第31章 純屬意外(1 / 2)

紀檢委召開“實踐科學發展觀,廉潔從政”動員大會,會場上坐滿了各機關、各企事業單位的頭頭腦腦們。他們作煞有介事狀,作認真聆聽狀。

馬慶新端坐在主席台上,他穿件淺栗色的休閑裝,舉止斯文、儒雅,不止像個政治家,還像是文人。政治家的不動聲色和文人的文氣在馬慶新身上結合出一種獨特的“悠然自得”的氣質。他講話從來不“咄咄逼人”。喜歡引用毛澤東的詩。講到如何和“腐敗”這隻無形的“殺手”搏擊時,馬慶新用了《西湖·井崗山》作動員:“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誌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王曉玲和另一個男記者參會作報道,她不太熟悉這首詩的背景,但聽上去很有氣勢。她從男記者手中拿過攝像機,對準主席台,拍新聞照。出現在《北城新聞》鏡頭中的馬慶新一臉謙和,一臉正氣凜然,一臉不亢不卑。這正是好多北城的女人們在足夠長的時間裏迷戀的男人形象。隻是她們的迷戀都藏在各自的內心,幾位要好的女友們聚在一起偶爾會嘀咕:“那笑,看起來就舒服。”;“說話永遠不動氣,誰和他一家誰有福。”如果陶麗蓉知道有那麼多女人迷戀她丈夫,那她不是被氣瘋,就是被急瘋。

迷戀和愛不同。如果說,男女之間的愛多是一見鍾情式的,那麼,迷戀卻是慢慢了解至深,是積聚的過程。

那還是在三年前,馬慶新擔任北城城建局長時,他提出“拆牆透綠,美化街道”的市容整改措施。措施實施後,一些敏感機構,諸如:市委、公安局、法院的大門圍牆全都被拆除。一個心胸開放、政治體製開放的領導班子新形象出現在北城人民麵前,民心大快,群眾呼聲很高。馬慶新在北城政界脫穎而出。先是被提升為副市長,接著又被提拔為市紀檢書記。

馬慶新最初的學曆也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師大。但他一直好學上進,孜孜以求。工作途中去清華大學進修了一年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他的辦公室陳列著不少哲學、史誌和馬列文論,一有時間就研讀,不是裝樣子。某次,省市分管領導一行人下來視察醫療保險落實情況,在馬慶新的辦公室偶爾翻了那套被他注滿眉批的《毛澤東選集》,連聲誇讚馬慶新理論水平高,有政治敏銳。馬慶新是個文人官員的說法便傳了開來,越傳越遠。馬慶新辦公室的裏屋,放著一隻寬綽的書案,上麵擺了文房四寶,不同型號的毛筆,他常寫毛筆字,有機會就和人切磋運腕提筆的技藝。寫書的,繪畫的,研習書法的,得誌不得誌的文人們都願意和馬慶新套個近乎。隻要時間允許,馬慶新一般都來者不拒。於此,便又有了謙和的美名。

各機關單位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王曉玲是受專題文藝部的委托,對馬慶新即興采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