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泰達學院的回憶(1 / 2)

泰達學院遠在塘沽,與本部遙遙相望。剛剛興建之時,南開部分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遂遷居於此,個中滋味,惟有自知。今作此文,以為紀念。

回憶之一

一年以前,這裏還隻是一片海濱的鹽堿地,一片蘆葦叢生的自然風光。誰會想到一群美麗的紅色樓宇拔地而起,一座知識的殿堂成為了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它正是無數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和夢想設計的豐碑,也是開拓南開未來的基石——這裏,就是南開大學泰達學院。

一群人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裏,他們是第一批開拓者。背後的故事有很多,很美,我們不會忘卻。如今,其中的一部分就要離開,雖然他們還戀戀不舍,還沒有完全看到自己的成果。

如茵的草地,曾徜徉著我的身影。漫步在卵石鋪就的小徑,任微風吹亂了頭發。耳邊可有小鳥的歌唱?目中可有如洗的碧空?暮春濱海廣場的水畔總是花團錦簇,像一堆燃燒的火焰。此情此景,即使有佳人獨自沉思,也恰到好處。

朝陽初升,寧靜的泰達籠罩在明麗的光輝中,輝煌的一天又開始。吸幾口似乎帶著清露的新鮮空氣,活動一下筋骨,然後為了理想而全力打拚。暮色蒼茫,迎著遠方吹來的風,一顆疲憊而熱情的心在平靜安寧中更加堅強,“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昏黃的路燈渲染了幾分浪漫。

李清照曾感慨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當然我們沒有那麼多春水東流的惆悵,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睹物思人,也是人之常情。雖然最值得留戀的是人,但我寧願從物憶起。

回憶之二

首先是鬱金香。我想先引用我曾在BBS上發的一段隨筆:

鬱金香很美,很神奇。

家中栽下的那盆已含苞欲放,可宿舍裏的那叢卻已枯萎。我不是在歎息不能親身體驗用心良苦後收獲的快樂,而是感慨遙遠的家的溫馨。我雖自詡獨立,可在家裏永遠隻是個脆弱的需要嗬護的孩子。

我的鬱金香,你開放的時候還會記得我嗎?

你也許會覺得奇怪:我怎麼會忽然想起了鬱金香的故事?因為管委會的附近曾盛開著幾叢陽光一樣的鬱金香。其引發的遐想,可謂一言難盡。

再談國槐花。這幾天,芳草地上成排的國槐花悄悄綻放,秀樹稠密的綠葉間竄出一束束淡黃的小花。它把我帶到了前年的秋季。我那時坐在國槐樹陰下,品著一杯琥珀色的微苦而甘的國槐茶,聽老紅軍媽媽講述那過去的故事。我為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所震撼,為他們的鬥爭意誌所感染。我多想再次品嚐她親手做的茶呀,可是老媽媽已經不在了,我也時時在物質文明的世界中迷失方向。

還有更美麗的鳳凰樹。一片片羽毛般的葉片,一朵朵絲絨般的紅花,點綴在濱海廣場四周。我曾記得家鄉有好多鳳凰樹,開放的季節裏,遠遠望去,好像天邊落下的彩雲。在那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艱苦歲月裏,同學也居然有閑情逸致,采了幾朵鳳凰花,放在小紙籃中。我爭辯說,那應該叫馬纓花,因為它像飛馳戰馬的火紅的瓔珞。同學不再堅持,隻是忽然指指窗外,說:鳳凰來了!相視一笑,餘味猶存。

我後來用一首小詩記下這段插曲,現在隻記得前幾句:

葉生何清逸,花開簪紅纓。君謂鳳凰來,籃小滿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