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寫在畢業一年之後(2 / 2)

慢慢地離開7宿,回轉身踏上走過上千次的小橋,猛然想起某次研究生活動中的一道題:從一食堂到研究生宿舍的小橋上共有多少塊木板。我一直沒有記住答案,當然更無心去數數寬窄不一的木板。應該是睹物思事吧,看著小橋,想起這隻有在學校裏才可能出現的問答題,無法抑製莫名的親切和莫名的憂傷。經過3食堂和分子所,便是7教這個我4年學習的地方。假期真好,平日裏人滿為患的7教異常的安靜。我怕打破這份安靜,輕輕地走上二樓。很多教室上了鎖,包括我最熟悉的208,於是我隻好挑一間敞開的教室——213,這個自己為準備GRE度過了兩個月的教室。依如當年的樣子,教室裏七零八落的幾張桌子,敞開的窗子,黑板上雜亂的字跡……我想起兩年前那個坐在最後一排的自己,在這樣的天氣,這樣的黃昏,和自己的考伴,乃至學校裏成百個這樣癡傻的學生度過的日子。那樣的日子很幸福,因為心中充滿信念;那樣的日子很辛苦,因為每天有12個小時在和那些蝌蚪字母鬥爭。不過,我想那時自己是幸福大於辛苦的,因為我忙碌著,而且是在學校裏忙碌著,隻要在學校裏就好。因為很多很多的原因,自己沒有在申請後立即離開,而是把計劃推遲了。不知現在其他人中有多少人圓了這個簡單又複雜的夢。

也許是因為黃昏,走廊裏有些昏暗,兩邊牆上的標語口號有些脫落,比如“高爾基”變成了“高小其”。看著這些,一種莫名的悲哀湧上心頭。我一直覺得旅遊係就是南開的縮影,4年來的衰落是那樣的明顯,而每一次的努力又是那麼的力不從心。站在櫥窗前,認真地看著和自己本沒有關係的成績單,挑選著最高分,而成績單上的名稱卻是九九級的,九九級,和我相隔的如此之遠,如此之遠。

走出7教,仰頭望天,有風箏在風中浮動,於是想起可以放風箏的敬業廣場。我想我這4年的最初和最終都是在這裏度過的,每日清晨誦讀英語到拆讀第一封情書,從望著滿月的閑聊到最後畢業的歌聲,敬業廣場都是一個默默的忠實的證人。我在花壇邊坐下來,環顧整個廣場,頭腦中計數著哪些地方有過我們最後的通宵聚會。廣場很靜,而自己耳邊卻響著各種聲音,《青春無悔》的歌聲,抽泣聲,琅琅的讀書聲,VOA的清晨廣播……我知道自己從內心中泛起的衝動,恨不得拉住每一個在廣場的人,告訴他我和我的同學曾經在這裏度過了我們人生中最美麗的4年。在最後的日子裏,這個廣場上到處都有我們的足跡。我們現在已經畢業了,但真的想念這裏,真的,永遠想念……抑製著衝動,我低下頭,輕聲地哼起《青春無悔》,這支有魔力的歌,這支永遠讓人動情的歌。

黃土蒸騰的操場,濃蔭蔽日的大中路,荷花綻放的馬蹄湖……當我重新踏上這塊土地時,才知道自己有這麼多最寶貴的東西留在這裏,才知道自己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這裏,才知道在我最美麗的時候遇到的是你……

從北京乘車回上海時,恰巧遇到一群送別的學生。我坐在窗前,不敢看到他們,或是不敢看到當年的我們,耳邊響起的就是那熟悉的歌聲“青春依舊的街,總有青春依舊的歌,總是有人不斷重演我們的事”。

別了,我的南開,我的天津,我的北方。

(郭漫雪,南開大學1995級旅遊係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