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1 / 1)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操舊業——完成了以共產黨領導農民鬧革命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血淚春秋》。

該書是以兩千餘人的樹林村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期間波瀾壯闊的鬥爭曆程,以及村民們跟著共產黨、八路軍前赴後繼不惜流血犧牲,終於過上了當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三部為一體的革命史詩第一部已問世,本書為第二部《風雨春秋》。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6月至1953年10月打了長達三年之久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國家百廢待興,人民生活極度貧困。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1954年冬季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立了初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轉為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誕生。以樹林村農民的親身經曆見證了集體化進程中一個頗具代表性的舉措——公共食堂從誕生到解散的全過程,以及“文化大革命”對農村的波及……

雖已時過境遷,但是那段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大建設曆史,那戰天鬥地的火熱年代,在幾代人的思想裏深深地打下烙印,也必將在漫漫的曆史進程中留下濃重的一筆。二十五年的集體化,因致富心切,步子過快,“窮過渡”的那段艱辛曆程讓人難忘。在和平環境中,人口猛增,加之天災人禍導致的糧食短缺,1960年前後,社員們生活極其窮苦,但他們雖苦卻沒有怨言。剛剛從“三座大山”下解放出來的農民,麵對困境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在黨的領導下,百折不撓,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

人生已進入暮年,然而塵封了三十餘年的往事,經常如夢如幻地在我的腦海裏重現,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裏,一個個平凡的人物,一個個不平凡的靈魂,他們鮮活的麵容永遠活在我心中:他們似乎總在提醒我,在催促我,一定要把那個時代真實地記錄下來,為幾代人“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樹碑立傳……

雄關漫道真如鐵——曆史的長河源遠流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卻如驚濤駭浪,但再大的困難,終歸會被偉大的人民所戰勝……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曆史的進程必然是螺旋式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共同富裕不可能急於求成一蹴而就,正如俗話所說的“鬧光景是雞翅壘塔”,我們還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廣袤的祖國大地上千千萬萬的農民,沿著偉大的改革開放路線,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走向富強,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像朝霞般光輝燦爛,正在向我們遙遙招手!

池永良

2011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