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潼關
一九六六年秋“文革”初,餘隨眾南下串聯,朝發榆次,夜抵風陵渡。次日渡黃河,過潼關,遂有此作。
朝發榆次城,夜宿黃河灘。
霧靄迷津渡,風煙籠玉關。
隨行時感慨,四顧意茫然。
揮手自茲去,情思黯暮山。
2、串聯至西安登大雁塔
風雷正激蕩,煙雨迷曲江。
遍地紅衛兵,滿街綠衣郎。
名為大串聯,實乃賞風光。
我亦耽遊者,登高歎莽蒼。
注:曲江,曲江池,唐長安勝遊之地,在今西安市大雁塔旁,此代指西安。
3、串聯入川瞻杜甫草堂
草堂瞻仰欲何從,
舍在錦江水渚東。
國難西行居古蜀,
茅屋雖破見高風。
已哀寒士憐天下,
更憫征夫盼罷戎。
詩聖偉名垂廣宇,
風華絕代景孤鬆。
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等語。《兵車行》、“三吏”、“三別”等詩皆有憫民反戰思想。
4、山城感懷
山城重慶景朦朧,
萬戶千門盡霧中。
路辟崎嶇多上下,
地連山水可西東。
紅岩氣概貫天地,
滓洞囚徒乃蛟龍。
日月星辰今已換,
萬民欽仰慕高風。
5、過三峽
兩岸青山隱迅雷,
三峽雲起曉風吹。
江流浩蕩日千裏,
不見驚魂灩澦堆。
注:灩澦堆乃長江三峽中一巨石,長三十米,寬二十米,舟楫急流下航,極易撞擊,古來船工望而生畏,稱之為“猶豫石”。民謠雲:“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一九五三年為疏通航道,將其炸毀。
6、過洞庭
才離橘子洲,又上嶽陽樓。
吳楚三江遠,洞庭萬頃秋。
波濤天地湧,乾坤日夜浮。
須記範公語,時懷天下憂。
注:橘子洲,在長沙湘江中。嶽陽樓,在洞庭湖畔。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嶽陽樓》詩句,此處借用。又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二語。
7、風雨謁韶山
瀟湘寒翠柳,冷雨謁韶山。
百裏艱跋涉,一心卻渥丹。
前行忽摔倒,後隊陷泥潭。
朝聖豈畏苦?豪情滿楚山。
8、跳忠字舞
“文革”中,無論男女老幼,全民皆跳忠字舞。舞姿怪異,洋相百出,盛況空前。不才未能免俗,其時亦當街跳過也。
風雷激蕩戰旗紅,
六億愚氓鬧哄哄。
為表忠心皆舞蹈,
當街獻媚列長龍。
東歪西倒呈醉態,
左轉右旋興愈濃。
末了一聲巴紮嘿,
彎腰攤手似邀功。
注:巴紮嘿,藏族舞蹈中之感歎詞,忠字舞中末尾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