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請仁軍到我住的地方來了,跟他推心置腹的談話,聽他傾訴他的訴說,他的想法。講到最後,他就跟我認朋友,他要支持我們的工作。所以我覺得你以人為本就是以農民為本,關心他的利益,少友在我那裏,我們談了兩個鍾頭,少友說,徐教授我們搬不搬?我說不搬!他說好。他又問我,我們房子還拆不拆?我說不拆,房子隻能保住,不能拆,桂北民居的特點就是你們這個房子啊!你們要去搞個什麼紅磚房、洋樓啊,我說那不行!少友說:“好,你有這兩條,我心中有底了。”所以我們以他為本,我就講你們的“根”就是土地,你們的“根”就是在這個地方,把你們的“根”挖掉,把你們移栽掉,你們以後肯定就很難活,是不是啊?“是啊,是啊,你講到我們心裏麵去了1”所以我們要以農民為本,做農村工作處處以農民的利益為利益,來思考問題,來解決問題,我們的工作能做不好嗎?肯定能做得好。
進一步說,人類學的眼光究竟是什麼眼光呢?尊重他人,這是人類學非常重要的眼光。不要自以為是,你一定要尊重他者,尊重你的對像,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那你肯定要跌跟頭,你把自己擺在一個尊重他者的位置上去,善待了他人,你肯定能做好。
在福村,我們非常尊重村裏的每個人。我到的第二天就是清明節,我坐三馬仔出來的時候,半路上上來一個農民,我們交流後,知道他叫童耳豐,他邀請我晚上你到他的家喝酒。我說,我不會喝,但會到你家裏去聊天。我說到,我也做到,盡管那天晚上雨也很大,我還是到他家裏去聊了兩個多鍾頭。我們小丘還走路到天坑去和他聊天,叫他講講村裏的曆史啊!我們尊重他了,他就會把他們心中的話,把他們知道的事情告訴我們。
吳敦,快70歲的老頭,人家都很煩他,講他講話都是發牢騷、就是沒有邊際。第一次村民大會,他嘰裏呱啦講了很多,村裏的小夥子都說他在發牢騷,沒有用的,說徐教授來是來調查社會曆史文化、風俗的。我就叫他們不要這樣講,讓他講,他年紀又大,他要講這些話就讓他講吧!現在他也是很支持我們啊,那天早上我們照相他也來了呀,也給他照了,你尊重了他,他也會尊重你;你尊重了他,他就會支持你:你尊重了他,他就會把你當朋友。就會把自己心裏話講出來。
我們人類學的眼光還要有批評的眼光。我們做事情,考慮問題的時候,要有批評的眼光。你好比說我到了福村,開場白我就批評他們,我沒有見過你們這樣的村子啊,解放60年了,改革開發30年了,還沒有一個大學生,一個黨員、一個軍人。當然反過來也有人不服啊!又不是我的責任?有人講徐老師挖苦我們。後來我再去檢討,我是一種批評的眼光,批評他,是刺激他;反過來我們也要批評我們自己。我們,尤其是做農村工作,往往容易居高臨下;往往容易自以為是,往往以為我們掌握了政策,往往以為我們掌握了各種各樣的資源,這個時候我們要反思一下,我們有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對?我們是不是真心去對農民?所以我們學會以人為本、尊重他者、批評的眼光。歸根到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從人出發,從農民出發,又回到他那裏去,又回到人,這就是以人為本。
黨中央為什麼要實行“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呢?因為這個非常重要,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基礎。要以人為本,不以人為本那就麻煩了,不以人為本,他就搞毒米、搞假奶粉,搞什麼什麼的都來害人了。那些奸商那裏把我們人當人啊,是不是?三鹿奶粉已經出那麼大的問題了,他還要隱瞞,真是太慘了!小孩還在吃奶的時候你就要去謀害他,你是人嗎?這就不以人為本啊!我們要講良心啊!所以我們要從人出發,再回到人。“人是最寶貴的因素”這是毛澤東的話,是沒有錯的!
(四)人類學的田野工作方法
為什麼我能在短短的十天之能把福村農民的防火牆給拆掉,能夠和他們打成一遍?現在我們達到什麼效果呢?我們在第七天就正式成立了福村鄉村旅遊開發領導小組。他們是在第六天晚上討論的,那天我就把村裏比較有影響的人請到龍林的農家樂餐館吃了一餐飯,吃飯結束,在我們走掉以後,他們討論我提出要發展鄉村旅遊和成立鄉村旅遊開發領導小組的建議,討論得很晚,也提出了名單,第二天少友告訴小組的名單定下來了,有那些那些人。第七天我們就開領導小組的會議,這些成員都來了,還多來倆個人,一個是玉友,一個是從外麵打工回來的童勝,就9個人了。我說我們隻能單數不能雙數啊。所以童華來了,隻能旁聽但是你不能加入小組,童華也是很熱心的一直坐在那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