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說話別傷父母心(1 / 1)

采青

也許因為是緣於親情的緣故吧,人們往往與父母說話時不注意他們的承受能力,而錯把一些不該說出的話說了出來,以致傷了父母的心。那麼,對於父母,有哪些話不能信口亂說呢?

“不用你管我!”

當父母對你做某件事持不同態度或指出你不該這麼做時,你原本生氣或難過的心理產生了逆反,似火上澆油,於是,你不假思索的一句話勾起了父母幾多傷心事。不用我們管,你怎麼長這麼大?不用我們管,你會有今天嗎?聽到這句話,承受力強的父母可能會白你一眼,承受力弱的父母,輕則嘮叨幾句,重則罵你一場。如果我們注意一點兒,這麼說:“現在,我已經成人了,讓我自己來處理吧。”不挺好嗎?

“我早知道是這樣!”

這是一句責怪的話,表示在你預料之中;也是一句提示的話,表示你早有準備了。但當父母聽到你這句既在預料之中又是早有準備的話時,他們是怎麼想的?本來下班後你六點半就該到家,可你九點半才回來,父母看不見你回來,急得一趟趟往門口跑,唯恐你出什麼岔子,回來後問問情況,結果你來了這麼一句,他們能不傷心嗎?假如你一進門便把遲歸的原因說出來:“給同事幫了個忙。”他們不就放心了嗎?

“看看你們幹的事!”

這種譴責的話一出口,父母在知錯的同時也討到了沒趣。但這沒趣卻是一片關心呀!關心得不到好報,父母心裏是什麼滋味?本來父母操勞著給你擺下一桌酒席讓你招待朋友就很辛苦了,可又怕你們喝多而說了兩句,結果朋友走後你卻來這麼一句。如果你跟父母說清:“我們不多喝酒,隻是在一塊聊聊。”不就沒事了嗎?

“我會還你們的!”

當你用借債的口吻向父母說出這話時,父母心裏肯定“咯噔”一下。俗話說:養兒防老嘛,咋這孩子還沒成家呢倒跟我們分開你們和我了,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就為了得到這種結局嗎?其實以你來說,隻是想在父母跟前體現出你能自食其力了,但卻忽視了幾千年留下來的習慣,親情難分。如果你說成:“我要用借貸的方式買下這東西,這樣便於我平時注意勤儉節約少花錢。”父母不就不生疑了嗎?

“你們真沒用!”

這句話一出口,不亞於抽了父母一個耳光。父母的本事多大,並不全在他們自身,我們不是還講究個天時地利嗎?況且哪有父母不為兒女著想的呢?隻不過他們在盡了全力也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才向你吐露了真情。何必苦苦相逼呢?不如安慰他們說:“別著急,以後再說,哪兒有什麼事都一辦就成的呢?”

“就不!”

這句倔強的話有時會把父母氣得目瞪口呆、啞口無言。不管父母在社會上地位多麼低下、能耐多麼的小,應該不管你聽不聽,都不該用這種回絕的口氣來拒絕,否則,他們會很傷心。不如說成:“我現在正有事,一會兒再做好嗎?”

作為兒女,盡量少說傷父母心的話,畢竟他們對你有生身之恩養育之情啊!

心靈寄語

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情,給我們血肉的軀體和有意誌的靈魂。但我們有時卻並不在意,也許無意中的一句話會觸及父母的心靈深處脆弱的地方,雖然有時隻是一種態度,一種語氣。其實我們應該多留意一些父母,這樣就會使父母少傷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