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個人乘渡船過海,他不小心將一個銀碗掉到了大海中,他心裏想:我現在在船上銀碗掉下去的地方刻劃一個記號,等到了港口再來尋找它。於是這個人就在船上銀碗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個記號,兩個月後海船到達了港口,這個看見海船行駛入了一條小河中,就跳入河中尋找自己丟失的銀碗,船上的人看見他跳入河中就問他:“你在幹什麼?為什麼要跳入河中呢?”這個人回答:“我有個銀碗丟失了,我跳入河中是為了尋找它。”大家問他:“你的銀碗是在什麼地方丟失的?”他回答:“是在海船行駛入大海的時候丟失的。”大家又問他:“你的銀碗丟失多久了?”這個人回答:“已經丟失兩個多月了。”大家又問:“已經丟失了兩個來月了,為什麼你現在才開始尋找?”他回答說:“大海太深了,海浪又太洶湧了,很難尋找的到,現在到了小河中,水不深風浪又小比較容易尋找,再說已經到達了港口,可以慢慢的尋找,不用擔心會在大海中遇上狂風暴雨,我丟失銀碗的時候在船上刻劃了記號,應該比較容易找到。”大家聽完他的回答都感覺很好笑說到:“你雖然在船上刻劃了記號,可是你掉的銀碗不可能綁著海船被拉著走呀,你在大海中丟失的銀碗怎麼可能在小河中找的到,你還是不要白費功夫了,趕快上來。”這個人卻不聽勸硬是要找到自己丟失的銀碗,大家都搖搖頭離開了。這個故事比喻的是一些人光是翻譯,講解佛經,自己卻不去實踐的依法修行,書到是寫了一大堆,也擁有了一些信眾,可是當別人詢問他修行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的時候,他卻照著書本念,張冠李戴、牛唇不對馬嘴,讓別人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增加了很多疑惑,有人對他說:“你光是寫書、講經有什麼用呢?你自己也要按所寫的方法去修行呀,不然怎麼知道你寫的書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這個人卻說:“我已經證悟果位,已經開悟,修不修行都是一樣的,有問題是別人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的責任就是寫書、講經,至於寫的對不對,講的對不對與我無關。”別人說:“那你這樣不是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嗎?隻管自己寫,隻管自己講,不管看書人,和聽講人死活。在實際修行中會遇見很多的問題,光是套用書本、光是講說佛經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你自己還是實踐一下自己書上所寫的修行方法,實踐一下自己講經中的修行方法,以便於解決修行中遇見的實際問題。”這個人對別人的勸解卻不再搭理,他就如同那個在海中丟失銀碗刻下記號,到了小河中才跳下水尋找的人一樣愚癡,沒有自己真正實踐的修行,光是寫書,光是套用佛經上的修行方法,光是口空講經是無法解決實際修行中遇見的問題的。要在寫書、講經的同時自己也按書中和所講經文中的方法去修行,這樣才是行解並重,最終一定能夠證悟果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