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為什麼讀書趙牧(1 / 2)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算不上“先賢”的教誨,不過卻赫然印在舊時的啟蒙讀物《幼學故事瓊林》裏。

都說封建的科舉製度是製造偽善的溫床和淵藪,但這偽善的製度竟沒把這赤裸裸的觀點剔除,想想也有些不可思議。

所以我認為這算個奇跡,所以能把它鏟除更是奇跡,而二十一世紀的湖南省株洲市的教育局就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株洲市一所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師對學生說,讀書是為了掙大錢,娶美女,結果被開除,而且全省的教育單位都不得再錄用。

這事在網上被網民炒翻了天,占壓倒性的觀點是:那教師何錯之有。難道讀好書,是為了受苦受難,娶個醜八怪形似老母豬的當媳婦?

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問:為什麼不允許說真話?個別網民問,這樣做是否違法?

網民的反應有沸反盈天的味道,這很令我意外。翻閱了一個多小時網民的帖子,感覺新意並不多,但卻有助於了解人們的真實心態。比如這樣的調侃:這個教師大概是白癡,居然不知講真話要倒黴。

居然不知很多事隻可以做,不可以說。這些常識是他當學生時就該融會貫通的。更有人直截了當地說:現在的學生還用你教這個?學生比你這個老師還清楚。

誰能否認這就是當今中國的現實?

“學習為什麼”其實是個偽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通常不是由讀書人提出來的,而是由“教育者”提出來的。

所以真正有實在意義的問題是“教育為什麼”。

宋代風流詞人柳永說“且把浮名,換得淺斟低唱”。柳永把宋王朝的官位視為浮名,宋皇帝聽了不高興。

後來柳永申請參加“高考”(科舉應試)。皇帝說:他要浮名做甚?且去填詞!就這樣斷了柳永的做官夢。柳永隻好自嘲“奉旨填詞”去了。在任何時代,統治者都是要搞教育的,封建社會也是如此。但皇帝開科取士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為了培養一批文化官僚,為他打理“國家事務”。皇帝需要讀書人為他效力,讀書人則可“學而優則仕”——升官發財。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所以那時的讀書人能有柳永的“境界”——不一定非要當官,實屬相當不易。在科舉製度下,人們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什麼貨色?讀過《儒林外史》都會很清楚。

說“讀書為什麼”是個偽問題,我還有個理由,因為人的基本需要是亙古未變的。就像“工人做工為什麼”、“農民種田為什麼”、“教師教書為什麼”、“醫生行醫為什麼”,請問這是否也需要哪個聖人為他們定調?你可以賦予某種職業以最高理想,但你要想把這種理想作為強製性的職業規範會怎麼樣,結果注定就像馬克思說的——“思想一旦離開‘利益’二字,就會使自己出醜”。

《儒林外史》就是個好標本。封建教育宣揚什麼“存天理,滅人欲”,結果如何?隻見貪官之欲惡性張揚,天理卻徹底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