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供職的報紙要招聘一批新聞從業人員。招聘考試有知識題十五道,用以測試應聘者是否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另有兩題,一是根據新聞材料撰寫消息和編者按,意在測試參謀者的新聞潛質;二是問考生對“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第一反應以及兩個月裏的思考是怎樣的,以測試考生對時政是否有關注和思考的興趣。
先說基礎知識。基礎知識題十五道,雖然廣涉人文社會科學和時政諸多方麵,但試題絕不超過中學水平。如“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是哪一位中國政治家的臨終遺言,如寫出春秋舊中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任意五家,如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立的心理學派叫什麼,如西方國家三權分立政治製度指的是哪三種權力的分立製衡等等。這些試題對“具有大學本科或同等學曆以上”的人說,應該不會感到為難吧,但結果並不樂觀,能夠在這十五道題上拿到及格分數的,至多隻有半數。
答案極為豐富。“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這句話,有派給陳毅的,有派給夏明翰的。有派給方誌敏的,也有派給毛澤東、周恩來的。諸子百家的名單中出現了“朱家”、“商家”、“釋家”等新品種。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首相,有張伯倫、希思、撒切爾夫人、梅傑、布萊爾,被人提名的還有莎士比亞、狄更斯乃至未有其人的“伊麗莎白十一世”。弗洛伊德創立的心理學派,有“夢的解析”、“精神勝利”等說法。西方國家三權分立製度指“黨、政府和民族自治”、“行政、檢察、監督”等等。林肯時代美國有過的一場戰爭是“拿破侖戰爭”,與北京爭辦二○○八年奧運會的城市中出現了“奧地利亞”的名稱。
然而這又怎麼樣呢,並不影響許多人聽到“9·11”恐怖襲擊事件以後,“我的第一反應是要盡快趕到現場去采訪戰地新聞”;更多的人在兩個月的思考中,展望“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關於恐怖主義的那道題裏,應試者中以“人的感受”來說話的人寥寥無幾,而“國際戰略學家”,則多如牛毛。
看卷的時候,我就想,就當這些“大學本科以上學曆”的“知識分子”都具有“戰略學家”的潛質,就當他們說的都是正確的話,看了他們在基礎知識問題上的答案,就不能不懷疑這樣一點:以那樣的基礎水平,他們所說的這番道理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我當然知道,一個人隻要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一件事情出現以後,見仁見智也是很正常的,然而我實在無法猜想,一個缺乏最起碼知識的人,一個腦子裏缺乏基本“思維材料”的人,當他談論超出自身經驗的事情時,除了誤打誤撞,還能怎麼樣呢?雖然誤打誤撞也會有守株待兔式的結果,但究竟算不得有過播種的“收獲”。
經常看到類似的人。他們並不知道阿富汗在遭受報複性打擊前一直內戰不止,卻能敏銳地發現美國打擊塔利班時的“狼子野心”。他們並不知道諸子百家為何物,卻在大聲疾呼“弘揚國粹”、“讀經救時”。他們並不知道三權分立是哪三種權在分立、怎樣分立,卻在那裏批判三權分立是一種虛偽而且根本不可行的東西。他們說的是對是錯,暫不討論。任何一個論點,難道能夠因為得到這種沒腦子的支持或闡發而增強一丁點兒的說服力嗎?
我看到,義勇無邊的人是從不缺少的,但許多人所發出的隻是無根的義勇。沒有基本思維常識,沒有基本思維材料,卻可以態度鮮明、立場堅定,除了一點兒“樸素的感情”,還有何可愛呢?教育給人智慧,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智慧不過如此,豈不令人悲哀。
【作品賞析】
真正的雜文家,都具有敏銳的觸覺和深刻的洞察力。時至今日,當我們大罵世界上存在暴戾的行為時,看了劉先生這篇雜文,也許會羞愧得啞口無言。
其實,對於我們所見的世界,真正能了解多少?
劉先生從招聘新聞從業人員入手,慢慢切入正題。其實,這“新聞從業人員”又大有文章,先生看得清楚,時下從事新聞工作的,魚目混珠者大有人在,有人連文中所提及的十五道基礎知識題都答不全,卻往往在各大報章上大放闕辭,滔滔不絕,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姿態,先生抓住這一點,頗有暗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