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早叫的公雞朱建國(1 / 1)

這寓言是宋朝人寫的:有個人養了一籠公雞,以便報曉起床。

有一天,一隻雞在子夜便叫了,害得他起床好久而未天亮;於是大怒,殺了那隻早叫的公雞。

雞們見狀,從此天亮也不敢打鳴了,於是乎也被“格殺勿論”。

這好像是咎由自取。

天明而啼,本是公雞之光榮傳統,誰叫你大膽早叫?死有餘辜!不料,日前看了一個有關地震的資料,不禁痛感那早叫的公雞死得冤枉。也就是前幾年,某地的公雞們突然“精神失常”,晚上十一點就喔喔長啼。

主人們惱怒不已,將它們或“關進”肚裏,或“流放”異域。然而,沒多久,地震大發,許多置早叫的公雞於死地的人,自己也跟著倒了大黴。

人們這才明白,公雞之所以反常早叫,實在是因為地殼有異常征兆,要地震了。

幸乎不幸乎,人中也有些“早叫的公雞”,他們的命運有的也酷似公雞。屈原沉江,不就是因為在楚國未亡之時而高叫將亡?伍子胥掉頭,不就是早看出了越國要滅吳國?

布魯諾因為說出地球圍繞太陽轉,結果被教會活活燒死!

當年猛批馬寅初的“新人口論”,結果是人口失控……若那時不以“早叫”為惡,而是“聞雞起舞”,防患於未然,結果將是另一樣的。

幾場大地震,人們對公雞的早叫終於寬容、保護、鼓勵了。

可是對於早叫的人呢?有些“上焉者”還不免皺眉瞪眼,甚至采取“鐵的手腕”。

君不見,有些“世外桃源”裏,繼續挖極“左”病根的人,仍然被斥為“烏鴉的怪叫”,率先站出的是改革者,依舊在搞“現實主義”的緊箍咒。

這裏,我們應該仔細想想開篇寓言的結尾:那些嚇得不敢再叫的公雞,終因“天明不唱”之罪,也全被主人怒殺了。而主人呢,從此沒了報曉的雞,糊糊塗塗過日子了。

是“公雞”,當早叫就勇敢地早叫吧——不叫也是要遭難的——千秋功罪,自有公論!

是“主人”的,又該怎麼辦呢?

【作品賞析】

《早叫的公雞》最讓人深究的是最後兩段。“公雞”是代表改革者的,而“主人”則是控製政策的領導人。是正確的改革就應該勇敢地去實踐,反正人的一生總是要奉獻一點什麼給社會的,是對是錯,後人自有評定。

對於掌握“公雞”生殺大權的“主人”該怎樣做,這是《早叫的公雞》一文給人們留下的思考。很明顯,文中已經給出了部分答案:像屈原、伍子胥、布魯諾、馬寅初那樣提出預見和真理的人,我們應該推崇。真理有時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民主的三大原則中除多數原則、程序原則,還有個少數原則,所謂少數原則,就是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前提下,多數必須允許少數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多數必須保護少數的正當的權益,絕不能因為是少數,因為有不同的意見,而加以歧視,更不能加以鎮壓。沒有這一條,民主就是不完全的。我們要讓改革者能實現真正的改革,必然就要一個民主的環境,這是我們的“公雞”主人所要努力營造的氛圍。

改革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主人不要再認為改革者的聲音是“烏鴉的怪叫”了。阻礙改革者前進的緊箍咒要摘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