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在忙裏偷閑的時間也喜歡看看閑書,最喜歡的是史書之類,特別鍾愛《三國誌》,尤其是其中的《諸葛亮傳》,他百看不厭。李金畢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讀了一冬天私塾的文化底子,加上參加革命後的逼迫學習和在雲南黨校和中央黨校的突擊培訓,文化水平是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說他已經高到哪兒,確實不敢恭維。李金不管讀什麼的書,常常要遇到攔路虎。還好,身邊有秘書,不懂的就問他們,彌補了他讀書的困難。自鄭產良來到身邊後,他越發感到方便。鄭產良在大學讀的是文科,古文底子也紮實。在工作中,鄭產良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李金當天要讀的古文內容譯成白話文,一天最多五百字。李金對照原文讀,日積月累,滴水穿石,半年下來,他竟然能將《諸葛亮傳》一字不落地熟讀如流。
有一次,在市委書記的辦公室,李金和鄭產良閑談,他發自肺腑地說:“小鄭,我有你這麼一個得心應手的小老鄉秘書幫忙,我都快要成知識分子啦。“鄭產良有些飄飄然,矜持地說:“首長,您的記性好,悟性也不錯,旁征博引的東西懂一連三能融會貫通,您現在的文化水平已經超過了一般大專生。我說得不誇張吧。”
李金也飄飄然起來,傲氣十足:“小鄭,你說得也許有道理,細想想還真是這麼一回事。我這人有個優點,虛心好學,也好琢磨個事。我這顆腦袋不算笨,過去指揮打仗,我除了靠拚勁,就是悟性還行。我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像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能在戰爭中學會戰爭,領悟戰爭,學會打仗。”
李金從雲南省委黨校和中央黨校學習回來後,加上近幾年孜孜不倦的自學,文化水平的提高確實又上了一個新台階。李金用他那一隻隻有拇指、食指的右手彈了彈自己已經花白的腦袋,又賣弄似的侃侃而談,並且抒發著感慨:“小鄭,我這玩意沒白長,有時靈得很哪。不過話還要說回來,得妥當地用才有效。有些東西就是把我打死,這兒也是裝不進去的;一輩子就是讓人趕著學,也是學不會的。”
鄭產良小心翼翼地問:“首長,您指啥?”
李金拍一下桌子,氣得鼓鼓的,鬱惱地說:“說假話,見風使舵!”
這時,鄭產良沒有了剛才那種忘了自己是誰的故作矯情,小心地揣測著說:
“首長,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具有普遍性。首長,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我認為這是黨內民主生活逐步削弱的結果。明知事情不可為,卻硬著頭皮而為之,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經常見首長皺著眉頭不得不很被動地去做一些事情,我想幫忙又幫不上,就覺得自己真沒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是搞秘書工作的,把你的秘書工作做好就行,別的事情不要操那麼多心,因為拍板人是首長嘛。秘書工作還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必須參謀到,要是不參謀你可就失職了喲。今後,如果對什麼問題你有個什麼想法一定要大膽地跟我說,跟我敞開談。你跟著我也有些時間了,我半斤八兩的情況你掂得也差不多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還是說什麼話,你不要藏三躲四,那可是要挨訓的喲。”李金苦口婆心地說。為了培養鄭產良,李金把自己心窩子裏的話也講了出來。
“行,有首長的這些話,今後,我就知道自己辦事情的輕重和分寸啦。今後,首長如遇上什麼犯難的事情,我肯定想好後要找恰當的場合,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鄭產良尋詞覓句,更加揣著小心,唯唯諾諾地說。
“這就好。”
李金望著窗戶外,不加考究地從口中吐出了他出自真心的三個字。李金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錘煉出了一種大刀闊斧的性格特征。李金這樣的領導幹部,是不會細心計較身邊工作人員的說話口氣的,也不會覺察出部下與自己說話時在姿態上會有什麼變化。李金的自我感覺良好,很來勁。
“首長,滇滇的古文基礎打得還不錯。我看他喜歡文學作品,課餘時間好抱著《三國演義》、《水滸》這些曆史大部頭名著看。”
“小孩子家看熱鬧。能看懂?我不信。”
“首長,他能看就行,能看就說明他已經有了紮實的古文底子,他能看那麼重要的古代文學作品也說明他愛好文學。他快考初中了,我抽時間能幫就幫幫他。
學古文有規律,掌握好了才能學得紮實,學出效果,理解才能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