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受罪、老了福來的妮,都快多半輩子了還沒有出過沁水界。孟祥馨覺得她真苦,真屈,真可憐。
東方老人的百年壽誕已經過後好幾天了。
有一天,孟祥馨和妮商量:“老姐姐,貴和翠霞他倆一男一女的兩個孩子都正在沁水縣城讀書,用不著你操心。趁你現在的身子骨還行,我們走的時候,你帶著毛毛跟我們一起出去見見外麵精彩的世界吧。你窩屈在山溝溝裏幾十年,也該出去走走啦。咱現在不是還有這個條件嗎?你說呢?”
李金也在一旁勸:“妮,對,別犯強,你要聽祥馨的,我們走時咱們一起走。
你還沒有見過外麵的四個孩子,他們都做著自己分內的事情,都很忙,回來看你是瞎話,指不定是驢年馬年的事情喲。”
李貴也勸:“娘,我爹我媽說得都對。你出去轉轉吧,出去能散散心,那是好事。”
劉翠霞更是不住嘴地說:“娘,您出去轉轉回來後準能活個大壽數,跟東方爺爺似的,準活一百歲。娘,咱把主意定了吧……”
回來的四個孩子奶奶長奶奶短地哄……
妮見眾願難推,自己不出去是不行了,她狠狠心說:“行!我就撂下村裏這個家到雲南的家住些天。你們說,我這麼樣該行了吧?”
一家人總算鬆了一口氣。
小毛毛高興得像隻胖乎乎的小花狗,可愛、調皮、靈巧地躥出了門。在村裏,毛毛的嘴裏不住氣地跟小夥伴們喊:“我要去雲南了,我和我祖爺爺、兩個祖奶奶要去雲南了……”
村子裏的孩子們都為毛毛高興,互相之間你逗我、我逗你地繞村跑。
邊宜軒和吉麗得知妮也要去雲南,他倆提前回了新鄉,準備在河南好好地接待李金他們一家人。
十多天後,妮隨李金他們告別鄉親們就要踏上赴雲南之路咯。柏村的男女老少,包括老豬在內,都湧在村邊為她送行。一張張臉上都掛著笑,為她高興,為她驕傲,為她說著數不清的祝福話……
東方老人杵著酸棗拐棍,海他娘把攙著,穩穩地站在路邊。望著就要去雲南的妮,老人眼裏的淚水湧了出來,不大一會兒,老人的淚水在老臉上已經彙成了兩條小河,盡情地嘩嘩流淌。百歲老人因為妮,他第一次激動萬分。老人摔了自己的拐棍,把站在身邊的妮攬在了懷裏。老人指著李金和孟祥馨,用從來也沒有過的那種熱熱的、亂亂的腔調說:“你倆在路上、到了雲南之後,千萬照顧好她,為她多操些心,可千萬別讓她有個什麼閃失。她活了多半輩子,不易呀。她為柏村上下兩家立下的功勞太大太大,我在她身上有過,我……我……
我有過啊……”
聽老人這麼說,妮的身子變得軟軟的,在老人麵前的灰土地上跪下了。
妮泣不成聲:“大伯,您老說的話,妮兒我不敢接受。您老不敢那麼說,快別這麼說,那是在折我的陽壽話。您老的恩情天高地厚,您對我們家的大恩大德到死我也忘不了。您老要好好地保重自己個,我走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回來,回來後,我要好好地孝敬您老人家。”
李金和孟祥馨拉過外麵回來的四個孩子,在灰土地上,與孩子們齊刷刷地跪在了東方老人麵前。李金和孟祥馨齊聲說:“大伯,您老要多保重,過一半年,我們就會回來看望您老人家……”
李貴兩口子、庭庭兩口子和村上的其他一幹年輕人識趣地過來扶起妮,攙起李金和孟祥馨,拽起四個孩子,把他們往李海準備好、已經停在土坡下的兩輛吉普車裏送。
李金、孟祥馨一步三回頭地向村裏人拱著手,回來的四個孩子在退著走,要走的人們都流著熱淚向人群招著手,村裏的大人小孩眼含熱淚簇擁著李金他們一夥人,慢慢地往土坡下走……
柏村,這個太行山上的一條小溝溝裏的一個小村落,因為妮的人生總算有了一個最好的結局,在激動,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