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早餐(1 / 2)

秋末冬初的時節,空氣中還浮動著薄薄的濕氣。綠色的,有些泛黃的草葉尖上凝著一點點白色的粉末狀的東西——似露似霜。

在太陽剛從山間露頭的時候,雞鳴聲就在遼遠的夜色中響了起來。

叫醒了沉睡的村子。

梓樹村是一個很小的村子,村子裏一共隻有七家人。其中五家人都是姓劉,剩下兩家都是姓盛。

雖然是七家人,但是幾乎每一家人都至少是兩代人一起住。所以算起人來,也有四五十個人。

梓樹村之所以這麼小,是因為它的地理環境,幾乎是三麵環山——雖然都有小山——仿若一個小小的青綠色搖籃,將這七戶人家抱在懷抱裏。

天色將明,雞鳴第一遍的時候,盛天雨就睜開了眼睛。雖然這樣的天氣讓人越發的留戀暖和的被窩,但是盛天雨已經不是那個會被一點點溫暖給勾住的少年了。

在這個時候的農村,男孩子雖然都不再叫什麼“建國”“愛黨”之類的,但是大多數取名還是徘徊在“濤”“剛”“偉”之類上麵。

所以盛天雨這個名字聽起來還有那麼點兒文藝又有那麼點兒酸還有那麼點兒偏女孩子,但是盛天雨卻沒有提出一點兒反對的。盛天雨並不是這家的孩子,盛均忠夫婦之所以給盛天雨取了個偏女性化的名字,就是因為農村有個說法——男孩兒小時候當女孩子養要容易活些。

為了多加保障,兩個加起來年紀過百的盛均忠夫婦就將這個凍得臉色青白的小嬰兒取了這麼個名字。

等到雞鳴三遍的時候,盛天雨已經穿好衣服洗漱完畢。

早餐煮的是碎玉米、小米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熬得濃稠的粥。沒有炒菜,盛天雨從壇子裏摸出來幾塊青菜梗,巴掌大的青菜梗,上麵還有包包,用手撕成一指寬兩指長條條。三四塊青菜梗,鋪滿了小碗一碗。

米粥裏放了兩個洗幹淨的雞蛋,此時飯好了,雞蛋也煮熟了。雞蛋半浮在粥麵上,蛋殼帶點兒淺淺的黃,蒙著淺淺的米湯,看起來十分的光潤可愛。

梓樹村現在還是燒的柴火,橙色的火光映著灶膛,即使不開燈,這暖暖的光也讓人從心裏亮堂起來。

盛天雨將灶膛裏的柴火抽出來幾根大的,將還帶著火的木頭和玉米杆往灶膛下的灶灰上一插,熄了。

缺少了可供燃燒的柴火,灶膛裏的火已經熄掉了。不過裏麵還隱隱約約有鐵紅色的火星一閃一閃的,這點兒溫度足夠煨著鍋。

初冬的時候,早一批的紅薯已經可以吃了,盛天雨挑了三個中等大小的,白皮紅心的紅薯洗幹淨放到灶孔裏麵,用火鉗撥弄著還有些燙手的灰燼埋著。

這個時候的紅薯是早一批的,個兒頭不大,用餘火就可以煨熟。如果再過段時間,紅薯長得有巴掌寬了。那個時候想要吃烤紅薯的話,就需要在燒火的時候就放在灶孔裏麵靠兩側的地方烤了。

當盛天雨將稀飯和鹹菜以及一碟煮熟切好的鹽醃肉片放在桌子上的時候,盛均忠夫婦也已經起床了。

年紀大了,就越發的睡覺“輕”了,本來這早餐是盛奶奶做的,但是隨著天氣轉冷,前幾天又下了一場雨,盛奶奶的骨頭痛就又犯了。

盛天雨就隻有盛爺爺和盛奶奶兩個最親的人,他也不小了,已經能很好地照顧自己了。

盛爺爺不是沒想過讓寶貝孫子多睡一會兒,但是對上自己孫子那水汪汪又透著倔強的眸子的時候就敗下陣來了——唉,他的孫子就是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