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林致遠一路狂奔,體內真氣流轉不息,一掠十幾丈,竟仿佛能禦風而行,片刻已是數裏開外。
沒發現後麵有人跟來,林致遠放緩腳步,找了一些大片的樹葉,和細藤條纏在一起,編成草葉裙,綁在腰間,擋住跨下重要部位。
循著山路走,沒多久,前麵到一峽穀,左右兩邊是懸崖峭壁,高不可攀,前方一條路卻是越來越窄。走到盡頭,隻有一個山洞,洞不深,盡頭處被大石頭封著,用力將之推開,外麵射來一陣明媚的陽光。
出了洞,回過頭,隻見出口是一處山壁,長滿了枯藤,地上積滿了枯葉,普通人就算站在山壁前,也無法發現有一個入口,可謂隱蔽。
順手將大石頭堵上,再打量著周圍地勢。林致遠認出,這裏是太乙門山門附近一處叫“十裏坡”的地方,從這裏下山,約莫十裏路,便到一個叫“望仙鎮”的地方。
太乙門外門弟子偶爾會下山,來到這鎮子采購些日常用品,每十年,就有幾位長老出來尋找有資質的弟子,所以一些希望拜入山門的凡人,會暫居鎮中,等待仙緣。
林致遠曾下來幾次,對這鎮子不算陌生。
當下悄悄潛進鎮中,在一大戶人家裏偷了些許衣物換上。
正要離開,忽然想到修道之人講究一個因果循環,如此不問而取,要是不留下一些補償,說不定會對日後修行不利。
於是,林致遠用手指頭在旁邊的牆上刻下一篇“煉體期”的功法口訣,這口訣隻是最基礎的調息煉體養氣之術,每個門派都是大同小異,算不上什麼不傳之秘,寫出來也不算泄露太乙門的功法。
寫完,林致遠看了看牆上的,又看看自己的手指頭,甚感滿意,暗想:“沒想到我也能成為所謂的武林高手了,隻要將真氣運到指頭上,在青磚上寫字竟如同在豆腐塊上刻畫那麼輕鬆,與昔日一比,可謂天壤之別。”
想著,又留下“借衣一用,留訣以酬”八個大字,便離開了這房子,往太乙門山門趕去。
他這一走是輕鬆,卻不知,留下這一篇最基礎的“煉體期”功法口訣,竟造就了一段武林傳奇,成就了一個武林世家,結下一段善緣,為他日後成就大羅金仙果位積聚了大量功德。不過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林致遠回到自己房中,也不去挑水了,關上房門,在床上打坐,用內視之法觀照自己體內的經脈。
真氣循著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運行著,林致遠驚奇地發現,自己體內的經脈不僅變得堅韌異常,而且體積居然大了好幾圈,如果說以前的經脈像頭發絲般細小,現在這經脈竟有嬰兒的小指頭那麼粗,而且還會隨著呼吸一縮一脹的,時大時小,蘊含著一種神秘莫測的韻律。
更神奇的是,體內的真氣凝聚成了霧態,自動運行,不斷地增長,不斷地變得強大。而且空氣中,竟似有一些很清涼的東西,自動吸附到他的皮膚上。
這時,林致遠心中升起一種明悟——空氣中那種很清涼的東西,應該就是天地靈氣,當他能隨意引動這種天地靈氣,就說明他正式進入“引氣期”了。
收功,睜開眼睛,林致遠不禁又用手摸著額頭,他敢肯定,那塊金色的東西還藏在他的額頭裏,隻是,那金色碎片是何寶物,能讓他的身體產生如此大的改變?
林致遠的身體從小就差,什麼靈藥吃下去都會虛不受補,身體也無法承受灌頂靈氣的洗煉,除了自行修煉慢慢改造身體,幾乎沒有別的辦法。
除非是找到傳說中可以肉身再造的“血靈杏”,還有一絲借助外力的希望。可是,那“血靈杏”是萬年不遇的神物,而且是用來吃的,與頭上那金色的碎片大不相同,再說,頭上的金色碎片,怎麼看也比“血靈杏”要珍貴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