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發生在距今約一千五百年前人間的神州大地上。
天下之大,各處不同。北方苦寒,人跡罕見;南方濕熱,落後愚昧;西方荒涼,千裏不毛;唯東方神州得天獨厚,地廣物豐,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兼有許多奇人異士追尋前人足跡探求長生之道,先有黃帝鑄鼎成仙,老子出函關化胡,天師張道陵創天師教,神仙風潮席卷整個神州,一時間,欲修煉成仙之人不勝其數,修真門派如雨後春筍遍布神州。
此時正值中華曆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唐朝,適時唐僧師徒四人萬裏取經的事跡已經結束,名動三界,佛教在神州名氣也聲譽日盛。
話說在西海邊,與中原隔絕、人煙稀少有一處偏僻之地。海中有座奇山“天崛”,高千仞,山勢極為險峻,雲霧環繞山峰,山中盛長蒼鬆青柏,奇花異草,狼蟲虎豹、獐鹿獼猿其數眾多。若黃昏時,日落天海交接,碧波萬頃,沙歐翱翔,浮光躍金,詩意蕩漾,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
在山中有一瀑布,約有百丈高下。
若在平日裏隻有涓涓細流,然而暴雨之後,山洪激發,水勢大漲從山頂一瀉而下,氣勢頗為驚人,轟隆之聲達數裏外。
瀑布之下為一水潭,水色碧綠不知其深度,其中多有各種魚蝦等小動物,平日裏多有野豬、麋鹿等飛禽走獸來水邊解渴。
這時瀑布旁的山林中傳來幾聲呼哨,將幾隻正在水潭邊飲水的獐鹿驚得撒蹄而奔,十多隻野猴手足並用從林中爬了出來,身手矯健靈活。
令人費解的是,猴群領頭的卻是一個人類少年,看樣子大約有十五、六歲,四肢強壯發達,皮膚由於長年日曬雨淋而現出健康的古銅色,下身用一個樹葉編成的草裙遮羞。頭發不但長而且亂糟糟的,遮住了大半個臉,隻有一雙靈活異常的大眼露在外麵。
眾猴在瀑布邊停了下來,那少年三兩下竄上一顆鬆樹,站在樹丫上四周觀望附近沒有什麼危險後,這才做了個手勢示意眾猴休息玩耍。
猴子們亂哄哄的散開,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玩得不亦樂乎。
少年依然在樹上放著哨,一有風吹草動便發出警戒的呼聲。
天空中,一人腳踏劍光電光般飛馳,那人一身道士裝扮,四十歲左右,羽冠黃袍,麵相高古清奇,頜下長須飄逸。
唐朝時道教最為興盛,自從高宗尊老聃為玄元皇帝以來,並著老子的《道德經》為聖經,以道教開科取士。
古語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帝王對於道家學說,這樣獎勵提倡,社會上自然相習而成風氣了,而修真門派中道家的也占了大多數。
此人便是昆侖派的玉陽子,他修行已有近四百年,功力已達元神出竅的後期,是個非常厲害的高手,在修仙界名頭很響。
玉陽子在經過天崛山上空時,感受到此山的靈氣異乎旺盛,暗忖道:“沒想到除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外還有如此的好地方!待我下去仔細查看一番,也好日後作為我昆侖派的分道場。”
打定主意,玉陽子緩緩的降低高度,繞著山徐徐的轉著圈子,心中對此山大為中意:“此山雄峻而不失清秀,四周群山如眾星拱月,藏風聚氣,真是一處大吉之山,若在此開山立派,日後必興旺發達。”
玉陽子自顧看得入迷,不防有兩人正藏在暗處觀察著他。
其中一個是那少年,他發現玉陽子後大吃一驚:為何沒翅膀也能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翔?帶領猴子藏身密林後,終忍不住好奇心,偷偷的張望著玉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