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仙作”鑒賞(5)(2 / 2)

而今,一批又一批的“仙作”大師,經過對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殫精竭慮下苦功夫創作出的家具精品,已經發展成為科學性、藝收藏與拍賣280萬、397萬、432萬、716萬、858萬……近年來,拍賣會中的明清古典家具價格不斷被刷新,使得古典家具成為繼書畫、陶瓷和玉器之後,另一種受人矚目的收藏品類別。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背後,體現了資本和市場的強大推動力,讓古典家具的藝術表達渠道多元化。

古典家具的文化雖然是過去式,但它跟現代能形成關係,是因為它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實物,保留了過往的記憶,不至於在某個時候被掐斷,形成斷層。如今,城市的日新月異發展讓人有些不知所措,而藝術收藏則給了人們一次喘息的機會。值得收藏的藝術作品是種文化現象,又極具升值潛力,當然也要為之營造一種與之匹配的精神。國內外各大拍賣行裏出現的古典家具,就像一個個瑰麗的視覺片段,向人們訴說並展示著那凝固的時代輝煌。在這個相對嶄新的平台上,古典家具擁有了強大的價值張力。

明清時期的家具是我國古典家具中的精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存於世的高品質明清家具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家具,尤其鍾情於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家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而言,它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於是乎,我們可以將收藏與拍賣市場的繁榮視為一條引線,去規劃和塑造“仙作”的未來空間。“仙作”古典工藝家具盡管十分推崇工匠的個人創造力,但它不應該等同於在象牙塔中閉門造車般的所謂“獨創性”。仿古家具的市場化包裝與運作,遠比一般產品複雜,由於這個產業更多地具有傳統文化的特性,因而其風格、基調、藝術特色等均處於一定的範疇之中。因此,“仙作”未來走向,除了工藝與材質的精益求精外,還需要創意策劃、傳播操作、管理協調、商品銷售等多方的協同與聯合,才能成就最終輝煌。

眾所周知,“仙作”古典工藝家具擁有非凡的藝術表現力與材質卓越性,蜂擁而至的人們在這個舞台上感受著傳統文化給予的視覺衝擊與內心感動。“解讀古典工藝家具的曆史與未來”,簡單的話語間蘊藏著我們對“仙作”現狀的審視以及對未來的遐想。當然,我們在這個行業中要汲取的不單單是某件作品的風華,而是要關注並參與“仙作”的產業化、品牌化運作。我們不希望“仙作”就像一場嘉年華,一切結束後就如煙花般消散在空中。因此我們需要思考,讓它不限於閃亮的口號,而是落實到“仙作”的具體操作中。

“軟實力”蘊含“硬道理”

麵對10公裏“仙作”工藝走廊,長街兩側盡是古典工藝家具和紅木原材料展銷展示廳,蔚為壯觀,令人震撼。麵對36萬平方米的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大明宮內萃取了數千件的“仙作”精粹,精美絕倫,令人讚歎。麵對4.1平方公裏的仙遊工藝產業園,作為省級六個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之一,氣勢恢宏的建設場麵,令人憧憬。所有的這些畫麵,無不是“軟實力”蘊含“硬道理”的明證。

仙遊縣,是全國“田徑之鄉”、“武術之鄉”、“戲劇之鄉”、“繪畫之鄉”、“夢文化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在海西建設中,這個縣積極打造文化特色產業,抓住當前發展機遇期,促進傳統文化產業和科技、金融相結合,實現傳統藝術資源向藝術資本轉變。目前,文化產業,催生新的發展形態,正成為仙遊經濟跨越發展的又一亮點。

發展是硬道理,提高文化軟實力也是硬道理。進入新世紀以來,仙遊人逐步認識到發展文化軟實力這個硬道理,他們根據全縣文化資源分布情況,製定了工藝美術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狠抓區域品牌、技術研發、行業自律和銷售渠道建設,初步形成了以鄉鎮特色產業為核心的雕刻、繪畫、編織、漆器、仿古家具等5大集群,呈現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良好發展局麵,推動了文化產業成為全縣的支柱性產業,走出了一條文化“軟實力”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硬支撐”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