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被攔截了(3 / 3)

“關於浦口戰事,《三國誌》周瑜傳的記載相對詳盡:當時周瑜、程普與劉備等逆擊曹操,“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公軍退敗,引次江北。瑜軍在南岸”。周瑜部將黃蓋見曹軍戰艦用鐵索連結,建議火攻。於是黃蓋詐降實施火攻,“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火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曹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且《江表傳》記述大火延燒到岸邊營落時,“周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據此有人認為曹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並未有“戰”,實際戰場在烏林。因而赤壁之戰稱為烏林之戰才名製實歸。”

“這就涉及到曹操步騎與水軍到底是均駐軍赤壁、還是步騎在江北及水軍在江南或是步騎及水軍均駐軍在江北呢?這也就是火燒赤壁還是火燒烏林發生爭議的原因之所在。假如在江南岸赤壁燒船後,再飄浮火燒船橫渡長江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火燒烏林的話,那赤壁就沒有必要發生火燒船事件。由於史無明載,不得而知。另一種說法認為是曹軍遭遇疾病溫疫,導致戰鬥力喪失。在《魏書·武帝紀》寫的是“(曹)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軍歸”。明言是敗於“大疫”。況且交戰的一方主帥曹操也不承認遭火攻敗北,《吳書·周瑜傳》中,裴鬆之引《江表傳》並載:曹操事後書與孫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曹操的軍謀祭酒兼管記室阮瑀的《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中亦雲:“昔赤壁之役,遭遏疫氣,燒舡自退,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見《文選》卷四十二)。此外,《吳書.吳主傳》中也有曹操自己燒掉戰船一說:“曹公燒剩餘船而退敗。””

“由此論者認為,火攻一說,似不足以取信。曹軍失利主要原因就是瘟疫,即血吸蟲病,蓋赤壁所在的湖北地區曆來是血吸蟲病最嚴重的流行區。而反對者則認為,曹操與孫權書稱:“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固然是對戰事的失敗一種自圓其說的大話,但疫病蔓延卻是事實,有人據此認為曹軍得的是血吸蟲病,說北軍到南方疫區容易感染此病,而實際曹操水軍主要是荊州水軍組成,北軍練習水戰也不在南方疫區而在北方鄴城,因而很難確認曹軍得的疫疾就是血吸蟲病。曹操自農曆七月出兵,到赤壁之戰時已是隆冬十二月。天氣的變化、水土的不習、長期的勞頓曹軍未有很好休整,感染疫病是很自然的。至於所感染何種疫病,很難定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火攻論”較“瘟疫論”更能服人,但並不否認“大疫”“疾病”也是曹軍敗亡的原因之一。”

“至於赤壁之戰正名,實為兩場戰役:江麵水戰為赤壁之戰,岸邊陸地為烏林之戰,而且水中死得多而陸上死得少,所以稱赤壁之戰並不為過。有必要說明的是,赤壁之戰對曹操並無致命的損失?”

“說穿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輸家是荊州劉表部眾,劉表水軍在赤壁被周瑜擊敗,劉表弓步騎亦可被用來掩護曹操北退,而曹操南征的文臣武將沒半人在赤壁之戰傷亡,劉備與孫權的記載也沒提到斬俘任何北軍將領,換言之,赤壁之戰戰死的均為無名小卒,隻是不知數量有無誇大而已。事實上赤壁戰後,天下三分,曹操仍保有荊州精華北部,孫權與劉備則瓜分荊州剩下部分。”

頓時,教室裏靜得連根針掉地的聲音都聽得見。

“好!說的好!莉莉不虧是我的女神啊,厲害就是厲害,真不是蓋得!”一個長相與鳳姐大同小異的男生首先反應了過來舉起手鼓掌道。

“這...張家鵬同學說的沒錯,而凱瑟莉同學說的也對。這至今還是個謎團,老師也不確定,但是就你們兩個人的回答來說...一半一半吧。”

這話說的,既顧了張家鵬這市長之子的麵子,有不落了石油大亨獨女的臉麵,這曆史老師果然有幾分能耐,比較能到天辰高中教學的老師,哪個不是人才呢?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