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職工教育培訓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1 / 3)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職工教育培訓的戰略選擇》更多支持!

義煤集團職工教育培訓教中心位於義馬市千秋路西段,是由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義馬煤炭職工中專、義馬煤業集團公司黨校、義馬煤業集團公司安全培訓中心的合稱,在義馬煤業集團公司內部稱為義馬煤炭職工教育培訓中心,對外稱義馬煤業職業技師培訓學院或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

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於1978年8月創辦,是河南省豫西境內唯一的一所高級技工學校,辦學之初在楊村礦北的牛嶼溝一個部隊廢棄的煤窯舊址辦公招生,1979年移置到義馬車站南露天礦機關舊址,1981年遷到澠池縣張村原觀音堂礦務局機關舊址,1993年底整體搬遷到義馬。在管理體製上,自1978年創辦之初---1985年由義馬礦務局主管,1986年晉升為煤炭工業部主辦,河南省煤炭工業廳代管,義馬礦務局主管。義馬煤技校幾經移址,曆盡艱苦,逐漸壯大。誕生在改革開放的春雨聲中,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成為河南省豫西地區煤炭技術教育的起源,從誕生就肩負起了服務義馬煤業,培育合格技術工人了曆史使命,至今已經走過了33年的光輝曆程,三十餘年風雨路,八千裏路雲和月,艱苦創業,勵精圖治,蓬勃發展,繁榮昌盛,就是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的發展曆史。

義馬煤礦職工中專於1984年6月創辦,與技校合址辦公招生,由技校黨委統一領導,培養合格技工與中等技術人才並舉的新格局。1986年,技校直屬為煤炭工業部主管後,由於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適應當時需求,經義馬礦務局批準中專從技校分離出去,搬遷到技校南原張村駐軍營部舊址,單獨設立義馬礦務局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形成中專、技校一個黨委,兩個學校的辦學格局。1995年初,技校、中專合並,4月份進行改革整組,6月份成立義馬中等專業學校,學校的辦公層次由單一的技校教育,向中專層次邁進了一步。

義馬煤業集團公司安全培訓中心,成立於1994年10月份。由於學校規模的擴大,1994年10月,經義馬礦務局批準,在技校培訓科的基礎上,單獨劃出,設立義馬煤業集團公司安全培訓中心,開展煤礦安全培訓工作。

義馬煤業集團公司黨校原址在義馬東工地,獨立辦公,2001年與技校、中專合並。

義煤集團職工教育培訓中心,秉承技校創辦之初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為義馬煤業的振興而努力工作的信念和“嚴謹、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把“鑄校魂、樹師德、育新人”視為己任,培育學校精神,鑄造學校靈魂,為振興義馬煤業,促進義馬煤業發展辛勤耕耘著。

學校之魂,在於精神之立,技校誕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在創業的艱苦歲月中,培育造就了一代中等技術人才,形成了“勇於開拓、銳意進取”的精神,成為學校發展、師生成長的力量源泉,構成了學校獨有的教育體製,成為引導學校不斷向新的目標培養人才的信念和追求。

學校之興,在於人才輩出,學校創辦伊始,就以培養煤礦技術人才為宗旨,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學成一門技術,造就自己成才。新時期又秉承“重品位、重技能、重實踐、重創新”的教學思想,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三十餘年的教育,桃李滿礦山,為義煤集團培養了大批人才,三十餘名礦處級管理幹部,數百名科級管理人才都來自技校畢業生,成為義馬煤業建設的主力軍和骨幹力量。名震豫西的宏泰企業,豫西唯一的鑄造企業金鵬公司等,都來自技校畢業生的創業創辦。

學校之路在於探索創新,三十餘年的辦學曆程,學校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基本就在於不斷創新,敢於創新。創辦初期,為解決義馬煤炭建設急需技術工人,以煤礦專業為主,突出煤礦專業特色,培養了一大批煤礦生產上的骨幹技術人才,為義煤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進入新時期以來,職業教育體製的改革,市場經濟的運作,對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技校人抓住機遇,探索創新發展的模式和辦法,大膽改革體製、機製,在突出煤礦專業的基礎上,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專業迅速崛起,不斷成為學校的骨幹專業,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學校理念的創新性、辦學方法的先進性、教學設備的現代化、培養人才的多樣性,已經成為學校科學發展與壯大的主體。

蘇霍姆林斯基說:“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是行政領導。”一個好的領導集體就是一所好學校,領導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教師思想的高度、寬度和深度,而教師的思想則影響著學生。義馬煤炭職工教育培訓中心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領導集體和教師,打造創新了今天的繁榮,校園文化精神是繁榮的途徑。指導思想

以鄧老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為依據,以服務煤礦安全生產為宗旨,以全麵提高煤礦從業人員專業技術(能)素質、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促進企業文化發展為目標,牢固確立教育培訓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按照區分責任、分類實施、全員培訓的原則,突出重點、依法行政、注重實效,不斷加大教育培訓工作力度,進一步規範教育培訓管理,不斷提高教育培訓效果,為促進義馬煤炭安全生產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大力推進地方主體煤礦企業教學培訓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體係;強化煤礦企業教育培訓主體責任,狠抓煤炭企業各類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工作落實;積極開展專項培訓,大力加強煤炭安全生產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兩站”(煤炭行業特殊工種考核站和從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站)職能,紮實做好煤礦特殊工種審查考核和特殊作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加強宣傳,努力樹立我市煤炭教育培訓工作良好形象;強化依法行政,切實推動教育培訓各項工作順利進行。通過上下共同努力,全力促進義馬煤炭教育培訓工作再上新台階。

推進煤礦從業人員“人本安全、培訓教育、素質提升”工程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思想,堅持“人才強煤”和“人力資源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加強煤礦用工管理和全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全員準入標準,嚴格實行煤礦從業人員年檢製度,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紮實推進“人本安全、教育培訓、素質提升”工程,全麵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到“十二五”末基本實現煤礦從業人員隊伍專業化,為全省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個綜合性的職工教育培訓基地的指導思想,秉承著建設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團隊、打造多層次才、寬領域的企業人才,全方位地開展職工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育培訓工作的科學化、製度化和規範化水平,努力培養造就一批“講政治、懂管理、精技術、會經營、強業務、守紀律”的企業工作隊伍,為推動企業發展,促進各項工作順利完成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學校宣傳思想工作在上級宣傳部門和校黨委的領導下,圍繞“鑄魂育人”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工作規律,注重創新工作機製,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提升品位、展示形象等方麵做出了應有的努力和探索。

三十五年來,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整合了最優質的教育培訓資源,為煤炭企業全員培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實現了煤炭行業教育培訓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十二五”期間,其將繼續沿著“推動

支撐引領”的發展思路,按照“質量服務共享”的工作理念,以“平台網絡資源”為建設重點,緊密圍繞煤炭行業三支人才隊伍建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真正把煤炭遠教網打造成為煤炭行業職工教育培訓的主渠道,成為煤炭企業建設學習型企業的立交橋。

開設欄目

安全培訓

煤炭主體專業知識更新

學曆層次教育

操作人員技能培訓

技術人員專題培訓

經營管理人員培訓

黨政管理人員培訓

煤炭大講堂

企業節目

其他

“戰鬥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鬥,天天快樂”,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習仲勳同誌激勵自己一生的名言,也是老輩革命家一生奮鬥的曆程和思想境界的真實寫照。“奮鬥”即包含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也包含著為達成目標而不懈努力的堅定信念。“人生的快樂在於奮鬥的曆程”,“天天奮鬥,天天快樂”,表達了學校“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的奮鬥曆程,表達了煤技校人“勤奮、嚴謹、求實、進取”的文化傳統和“開拓、創造、吃苦、耐勞”的精神追求。

基本原則職工教育培訓中心的基本原則:

一是培訓與服務相結合,緊緊圍繞服務保障大局,在技能與質量,管理與經營上見成效。

二是教育培訓工作與實際崗位相結合。教育培訓工作與幹部職工的實際崗位需求相適應,努力在推動企業建設發展、勝任本職工作、提升個人能力素質上有突破。

三是教育培訓與幹部職工崗位練兵相結合。

四是教育培訓與幹部職工知識更新相結合。通過教育培訓活動,不斷更新企業係統幹部職工的知識結構,逆流在幹部職工的學曆水平、素質上實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