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民氣憤地站起來,朝那位打扮得人不人妖不妖的小姐說:“我什麼都不要,你把我當什麼人了?”

張衛民出來找雷鳴,老板娘說:“他到樓上去了,說是怕影響你,叫你放心大膽些,在他戰友這沒事的。”

張衛民記得有人這樣形容小姐,說她們是“假名假姓假戶口,假情假意假溫柔”,其實看中的是你口袋的鈔票。

張衛民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才見雷鳴出來,對他說自己不習慣沒有敲,讓他隻須付自己一個人的。雷鳴有些驚訝,然後遞給老板娘一百元,老板娘笑咪咪地收下了,他再也沒有談茶葉賬的事,就和張衛民一道回村了。

看來他的茶葉錢送了不少到小姐那,張衛民暗地裏思忖,也旁敲側擊他一下,讓他別像高德標,到時栽在女人身上。他總是笑笑:“沒事的,我隻是按摩,又不是嫖,沒人管的。再說這些洗頭房天天爆滿,許多領導也去按摩呢。再說我隻是個小老百姓,大不了不幹,我要是出去搞工程比在家裏拿這幾千塊錢要好得多呢!”

唐鬆的茶廠本小利薄,他的社會關係不多,完全靠唐強開車的時候結識的一些朋友,另外唐強高中的一些同學有的當上了中學校長,有的在龍越縣縣直機關工作,他的一個親戚是電力局的副局長,加上張衛民給他聯係的一些單位,每年也銷個七八百斤,也有利潤可賺的。唐鬆時常在張衛民麵前叫苦,意思是要他多關照一下自己,可眼見著他換了大彩電,又整修了房子,最近又買了手機和摩托車,還說不賺錢,誰信?唐鬆的攻關策略就是送一些花兒菜、幹幹豆子和竹筍等山珍,小小禮物套近乎,禮輕情義重,自然也引來一些好感。

當然,在縣直扶貧單位購茶這一塊,幾個人各使招數,其中也不乏陰招。中國有句古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蛋糕就那麼大一塊,要想切得大些就看各人本事了。張衛民聽潘局長說,高德標跑去叫苦:“我剛下台,以前是潘局長關照,今年差多了,請潘局長幫幫忙。”潘答應給他銷八十斤,張衛民跟唐鬆一說,唐鬆說:“怪不得前天看見他拎著一條煙和兩瓶好酒上街了,原來他是到潘局長那去。”

當官的最會弄權了。原來說好縣直扶貧單位購買幫扶村的茶葉,價格算高些,中間的差價算是支援扶貧了,雖然前期被高德標鑽了空子,賣的是他自家茶葉,可那時村裏除了縣雲尖茶葉開發公司的茶廠,就隻他一家茶廠。現在村裏好幾家茶廠,完全可以往采購的路子上走,既可以保證茶葉的質量,也可以使村集體獲得一定的收入。現在被高德標一攪和,這條路是沒法走下去了。當然也怪不得潘局長,在什麼山唱什麼歌,作為領導,他當然喜歡求他的人越多越好,送的東西越多越好,拗不過情麵,一人安排一點,權當撒一點胡椒麵,最大的贏家是他自己。

看到高嶺村的茶葉生產加工如火如荼,鄰村也較上了勁,西嶺村副主任常衛國也購買了一套茶葉精加工設備,在公路邊上建起了二百多平方米的車間,打起了高山有機茶的旗號。東嶺村的主任李大平也買了一套茶葉加工機械回來,一時間高山鄉新增了六七個茶葉加工廠,茶葉生產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茶葉作為日常消費品,也不斷迎合人們的需求,加工上越來越精細,包裝上也越來越講究。當然,茶葉的價格也直線上揚,從前幾年的八十元到一百二十元一斤直至去年最貴的一斤賣到一百九十元,今年肯定突破二百元一斤。

高玉虎從高山鄉副書記到鄉長再到書記,前後也有七八個年頭了,他目睹了高山茶葉的走俏勢頭,還有茶農和茶廠獲得的實實在在的利潤,頗有經濟頭腦的他坐不住了。自己手上握有很大的權力資源,光每年送上麵和應酬的茶葉就在四五百斤,鄉政府就這一項支出就在五六萬元,何況龍越縣直及各鄉鎮到高山買茶的領導、同事數不勝數,他堅信“人事關係就是資源,資源隻有自己壟斷才會發揮最佳效益”這句話,如果自己有一個茶廠,招待用公款和公茶,收到手裏的可是沉甸甸的鈔票呀。

高玉虎不是空想家,而是個說幹就幹的人。他找來琚天樂及朱宏寶幾個貼心人商議,讓他們也入點股,成立高山鄉有機茶開發公司,專門派人到北京注冊了“高山雲尖”、“高山春翠”、“高嶺小花”等商標,想打響品牌,爭取通過綠色認證。

這個公司必須有一個能人來支撐,高玉虎及幾個股東是不能出麵的,因為上麵一直強調黨政領導不準經商,好不容易混來的帽子得好好珍惜,何況這個帽子的威力確實不小,沒有它公司存在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他們議來議去,最後選擇了常衛國,高玉虎一開始也提名雷鳴,但其他人反對,說雷鳴這個人不很馴服,有點錢亂花了,經常借酒使性子,靠不住。常衛國承包了高山鄉幾所小學的改擴建,對鄉領導都花了“銀子”,所以這些個鄉領導喜歡他,說他懂事。自然這塊牌子就掛在了常衛國茶廠的門口。

剪彩那天很熱鬧,高玉虎請來了龍越縣的一位副書記及一位副縣長,還有各縣直單位和各鄉鎮的主要領導,每人發給兩盒精美包裝的茶葉,並安排了夥食。然而,這個策劃很有獨到之處,花的錢隻有兩三萬塊,但紅包進賬卻高達七八萬塊,剛開業就小賺了一筆。

龍越縣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有慶典活動各受邀請單位得出點血,多則三五千,少則一兩千。高山鄉是個窮鄉,每次參加別人的慶典時拿個千把元,別人也能夠理解,有的單位還很感動,這麼窮的鄉還來祝賀,能不感動嗎?而高山鄉呢,花錢少討了好還賺得感情票,真是一舉多得。這次自己的慶典活動,許多單位都來了,有的縣直單位本來準備出手兩千的,後來都出手三千,一個企業還拿出一萬元,他們想的是多出點,權當扶貧了。

高玉虎還不滿足,他又與賈鄉長打了個報告,說高山鄉有機茶開發公司是鄉裏根據全縣茶葉發展形勢適時成立的,主要是“提質、創牌、增效”,既然是公司,就得按市場化運作,必須注冊商標,另外公司的廠房及機械設備投資需要資金三十餘萬元,請求縣領導在扶貧資金中解決。

龍越縣不是國家級貧困縣,所以在扶貧這一塊資金隻能靠省裏調劑一點。省裏管扶貧工作的同誌到龍越縣山區後感歎,一些山區的生產生活水平遠低於國家級貧困縣的標準,把這個情況向省領導作了彙報,省領導指示扶貧工作要因地製宜、實事求是,富裕的地區也還有貧困人口,各地都有貧富不均的現象存在,必須多做細致工作,把好事做實,實事做好。因此省裏確定龍越縣五個山區鄉鎮為全省重點扶貧插花鄉鎮,每年撥給資金二百餘萬元。

高玉虎在對上而言可以算是個會哭的孩子,他在強手如林的陣勢下,硬是將高山鄉擠進這五個重點扶貧插花鄉鎮名額,雖然其他鄉鎮叫嚷不公,但上麵已定,名單已經公布,還是要照顧大局的。縣裏出麵指示這扶貧資金必須經分管縣領導同意,統籌使用。

高玉虎的腦子很靈活,他馬上想到這上麵來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借口麼?扶貧就是要扶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壯大了,才能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帶動群眾致富。以項目名義搞錢是高玉虎的拿手好戲,他曾經對村幹部講過他一個項目搞了四五次錢,那是高山中心小學建設,起初是農村小學危房改造資金,他搞了二十萬;然後是找教育局解決山區教育補助資金,搞了兩萬;接著是找縣民政局解決困難學生及其家庭生活救助,搞了一萬多;再後來上麵要求邊遠山區孩子集中食住宿,又要做房子、又要添設施,他找縣裏又要了十多萬;最後,他又打報告找縣領導說前次補助資金不夠,鄉政府墊付幾萬元,現在工資都發不開來,尚需要解決多少為盼雲雲,後來又搞了幾萬塊。反正上麵沒有人追查,也不審計,隻要你想得出來、說得出口、拉得下臉,自然就會遊刃有餘。

高玉虎這一著棋自以為走得妙,但廣大幹部群眾很快看穿了他的鬼把戲和小九九,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是空手套白狼,拿扶貧的資金和上麵的錢明為辦企業,實為洗黑錢;有的說他名義上辦個公司,實為小金庫。但鄉裏幹部這幾年在他手裏也增加了不少福利,雖然心裏有想法,但隻能在心裏藏著,誰也不敢表露。至於老百姓,頂多是發發牢騷,過過嘴癮罷了。“說話不帶長,放屁都不響”,話說多了,就指責你是個刁民,再說多了,沒人理你,把你當作精神病。所以腐敗一旦成團體氣候了,正義人士就會被排擠出局。

高玉虎把寶壓在常衛國身上,全力支持他發展。對此,雷鳴恨得咬牙切齒,但又不好發作,畢竟高玉虎是他的恩人,他進村裏班子、現在當上村委會主任是高玉虎一手安排的,如果與他作對,按高玉虎的性格,可以隨時叫你滾蛋,這個人說到做到,雷鳴作為老同學,是知道他的脾氣的,所以這種恨也隻能在心裏掖著,不能表露毫分。

高玉虎之所以不選擇雷鳴,發展到現在漸漸反感他,張衛民和何彬分析了原因。主要原因是雷鳴手腳太小了點。試想高玉虎頂著壓力給雷鳴拉來一萬元讚助,原指望自己得個三千五千的,哪知雷鳴隻給幾斤茶葉了事,這件事大家起初都認為這隻是個幌子,哪知雷鳴還是把錢看得太重了,引得高玉虎心裏不快。另外,高玉虎有了專車後,把以前自己騎的一輛摩托車送給雷鳴,表麵上說不要錢,但你雷鳴總該有個表示吧,哪知雷鳴認為是自己應得的,分文未出。這幾件事合並在一起,使高玉虎認清了雷鳴的麵目,也漸漸不再信任他,保持一種工作上的關係。

雷鳴不斷地向張衛民訴苦,張衛民勸他凡事要靠自己,“求人不如求自己”,隻有自己找準路子,發展壯大自己才行,領導的支持固然好,但其他茶廠沒有領導支持不也搞得紅紅火火嗎?關鍵是心態很重要,你一個人當然無法與常衛國茶廠抗衡,但可以強強聯手,聯合村裏的茶廠,成立茶葉協會,從茶葉源頭開始,一步步健全製度,使高嶺村的茶葉爭取納入協會的管理之下。

西嶺村雖然也產茶,但茶葉產量小,品質不如高嶺,常衛國就是依靠其家離高嶺近,有親戚在高嶺村幫忙收鮮葉這種優勢,如果高嶺的鮮葉被協會管理起來了,那所謂的高山有機茶開發公司就吃不飽了。雷鳴連說這個辦法好,請張衛民盡快組織實施。

張衛民說:“你不怕得罪高玉虎嗎?”他說:“得罪就得罪,我們搞我們的,隻要是合法經營,他沒有辦法的。”

其實搞協會張衛民是早有想法,外地也有不少成功的經驗。他曾經向高玉虎彙報過想法,勸他組織成立高山鄉茶葉協會,把全鄉的茶葉統一管理起來,另外創立品牌,初步賺取茶葉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潤,等品牌響了,再賺取品牌利潤。高玉虎說現在人心不齊,靠行政官員推動,遲早要失敗的。他還形象地說:“我們行政官員就是個鳥官,不停地飛呀落呀,落到哪裏是哪裏。搞協會問題很多,千頭萬緒,或許兩三年後剛弄成我們就調走了,後人跟我們的觀念不一樣,搞自己的一套,對我們搞的東西棄而不用的多,所以到頭來往往是白辛苦了。”高玉虎這麼一說,那態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