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足球大賽:冷門再拒絕(1 / 1)

上屆世界杯除了烏拉圭跌跌撞撞打進4強,本屆歐洲杯除了希臘僥幸打進8強外,所謂的“冷門”,打自從2004年後已經不再多見。在積弱球隊紛紛出局的當兒,我似乎在隱隱約約、似夢非夢的幻覺中突兀有一個新窺見:傳統足球列強在今後的杯賽前都躲進爪哇國的“禁冷山”上舉行秘密峰會。會上,各足球豪門紛紛以某屆杯賽為例,痛陳傳統強隊被弱隊“爆冷”擊敗帶來的恥辱和痛苦,討論了強隊提前出局直接導致賽事乏味的尷尬和無奈。接下來就通過了《杯賽冷門不擴散條約》。宗旨:共同抵禦足球界弱隊勝強隊!不允許弱隊在任何杯賽上有任何揚眉吐氣的鏡頭!各強隊還就分頭把守各小組關隘的具體戰略措施,戰術構想進行交流,最後都舉手設誓:爭取以最快速度把來自亞洲非洲澳洲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足球弱國趕盡殺絕!至於歐洲二流如波蘭、捷克、烏克蘭、俄羅斯、葡萄牙等,則可算為征討弱隊“總體戰”中某種意義上的殉葬品……

以上當然是帶有調侃的說法。但認真探究起來,足球其實和文化、經濟一樣,應該也有一個可以稱之為“規律”的東西,那就是都需要一個積蓄和沉澱的過程。看看世界幾大足球強國,人家對足球的透徹理解,對球場的哲理探究,對球技的不懈追求,對球賽的癡迷程度。這都需要一個時間和空間來融解,需要一個特定的土壤來培植,需要一個合適的氛圍來孕育。

亞非國家當然也出球星,亞非球星當然也可以到歐洲大俱樂部去踢球掙錢;這些隊員在人家足球強國那裏踢球隨時也都可能閃爍奪目—尤其是非洲球員,無論在身體條件,還是在基本功底,抑或是一對一的球技對抗,似乎與歐美球員相比並無遜色。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頂級球會的亞非球星,一旦離開人家俱樂部,一旦沒有那種特定氣氛的孕育,就往往掉幾個檔次—這,千萬不要僅僅從隊員之間的配合欠佳去找原因,也不要在獎金份額的多寡等方麵去做調整。其實乃是各種有形無形的頹頑因素或者惰性力量結合所致。

話說回來,作為體育賽事必然存在的一種現象,冷門應該不會在以後的比賽中絕跡。但必須認識到,“爆冷”從哲學上說隻能算為偶然發生的情態,就像社會經濟鏈條在轉動中有時香蕉或者西紅柿的價格可能突然暴漲一樣,價格的突然暴漲當然可以慰藉辛勞的農人,還可能造就若幹個一夜暴富的投機商。但,僅靠一時暴漲的價碼豈能去奠定整體基礎的底蘊?

所以,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落後就是落後,水平不行就是不行!

當然,弱隊僥幸的爆冷取勝仍自有它的價值:比如在技術戰術的某個環節上為足壇提供某種嚐試成功的版本;當然還可以在偶然的勝利裏提高士氣或者窺見前景;比如可以敦促強隊去反省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的不足;比如在賽事報道中還可以充作趣事花絮……

但要使自己的真正水平名至實歸,要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實在是別無他法,唯有淬火努力,經曆無數劫難,才能有所沉積,才有可能醞釀總體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