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2的白色恐怖中,冷少農不顧個人安危,利用自己在軍政部工作的特殊身份巧妙周旋於形形色色的敵人之間,一麵機智勇敢地為黨搜集許多重要的政治、軍事情報,包括敵人第一、二、三次"圍剿"紅軍的重要情報。一麵審慎地結識、聯絡思想進步的軍人、學生,從中秘密發展黨員,建立地下情報網。1932年任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長的中央大學學生吳越就是少農找他談話後發展入黨的進步學生之一。同時冷少農還秘密參與領導南京地下黨的革命活動,組織、恢複"反帝大同盟"和南京地區"革命互濟會"工作,營救被捕同誌,組織領導南京十萬學生大示威,介紹舒葆初入黨秘密策動湖北崇陽八十五師官兵起義等,引起國民黨當局的陣陣恐慌。少農身居虎穴,與群魔打交道,然而信念堅定,赤膽忠心,機智勇敢地戰鬥在敵人"心髒",任勞任怨地為黨工作,他為我黨保存革命力量,發展組織,壯大革命隊伍,打擊敵人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於一心樸在革命工作上,冷少農來南京後,一直沒給家裏寫信。母親不了解他在南京的情況,聽信了傳言,在信中責備他"不忠不孝,忘恩負義"。認為他在外麵得到了高官厚祿,享受著榮華富責,忘了家中的高堂和妻兒。要求冷少農接信後馬上回家一趟。冷少農懷著深深的內疚給母親寫了一封千言長信,委婉、誠懇地陳述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情況,同時也向母親衷告了自己的抱負。冷少農在信中告訴母親,他已經把生命許以了一件為天下的勞苦大眾謀幸福的事情。在是否回家的問題上,他對母親說:"我既把我的力量和生命都交給了這一件事情,我怎麼能夠有工夫回家來,忍心地丟著這樣重大的事情,看著一般人受苦,而自己獨享安逸呢?......這是在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地去為他們努力......我受社會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對他忘恩負義。"字裏行間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情厚意,閃爍著共產主義思想的光輝,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和忠貞不塗的品德。

1932年3月因叛徒出賣,冷少農不幸被捕,在獄中敵人軟硬兼施,企圖使冷少農屈服招供。但是,無論是高官厚祿的誘降,還是滅絕人性的嚴刑拷打,都無法動搖冷少農的革命意誌。1932年6月9日淩晨壯烈犧牲在南京雨花台。

冷少農是我省最早打入敵人"心髒"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革命獻身的烈士,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頒發了毛澤東主席簽發的革命烈士證書,由貴州省民政廳編入革命烈士英名錄。為了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勵後人,其事跡和遺物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貴州省博物館、黔南州檔案館均有專輯展出。

冷少農烈士故居位於甕安縣城南約1公裏處的高莊村,1985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國家撥款維修,1996年7月1日起向群眾開放。這裏三麵環山,滿山禪樹鬱鬱蔥蔥,風景秀麗。故居內有正房五間,兩側廂房各兩間,均係青瓦麵木結構,石嵌天丼。建於清末,原貌完好,占地2435平方米,建築麵積570平方米,整個故居四周青磚圍牆全部封閉,牆內為文物絕對保護區,牆外20米為建築控製地帶,故居內陳列有反映冷少農烈士光輝一生的30幅圖畫、烈士遺像、遺物、遠書、遺信、書法等。

冷少農烈士故居開放以來,前往瞻仰參觀的人不計其數,當地黨委、政府經常利用清明、"七一"等節日組織有關部門黨政幹部、學校師生到烈士故居開展活動,進行學英烈、繼遺誌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摘自《貴州黨史》2002年第2期

李俠公回憶冷少衣烈士的情況

我在貴州見過冷少農,少農同誌入黨的情況我不知道。我記得他是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工作,周逸群同誌可能知道,他是在兩廣區委工作的,我記得給他的任務是在敵人內部搞情報工作,主要是搞軍事,那時何應欽當軍政部長,他是何應欽的秘書,那時何應欽是國民黨的要人,何應欽是貴州人,那時冷少農是以家鄉人的關係打入進去的。

我記得那時與他在一起工作的有陳賡、胡炳鋒、蔣先明,後來到南京的情況我不知道。在南京,南京工作是受中央直接領導的,和中央直接聯係,那時王若飛同誌是中央秘書長。

當時在兩廣區委工作的有個王逸常,他是在恩來同誌的政治部,還有個叫吳明誌的。王逸常在政治部工作過,去年二月我見到他的文章,他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生,現在在湖北省,可找湖北省統戰部了解一下王逸常的住址。他在廣州期間都在軍委工作,他的工作是攏軍事,是搞反特的,陳眷同誌就是搞這項工作的。

我記得周逸群同誌也和少農同誌一起工作過。在兩廣區委期間,周恩來同誌是書記,我也在兩廣區委工作。少農、陳賡同誌都是給恩來當技術書記,我也是技術書記,技術書記就是軍事秘書。這件事可以向聶榮臻同誌打聽,可能聶榮臻同誌知道一些情況,聶榮臻同誌當時也在軍委負責。

北伐前夕,少農同誌都是給周恩來任秘書。他的工作很顯著。後來到了南京,當時南京工作受黨中央直接領導,是和中央聯係,那時若飛是秘書長。若飛和少農同誌也很熟悉,可惜他們都過早地犧牲了,若飛、少農都是些好同誌啊!

在大革命時期,我們黨是秘密的,當時的工作直係的多,旁係的少,我回國後,是陳賡同誌告訴的,說少農同誌被殺害了。

(根據原貴州省政協副主席李俠公先生談冷少農烈士的情況錄音整理)

時間:1984年10月6日上午

地點:貴陽市八角岩李俠公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