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出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她不到十八歲就來到了胡家,丈夫胡誌成比她大幾歲。胡誌成因小時候得了一場病,無錢治療,腿因此而瘸了。王珍來到胡家時,當時的胡家可以說真的是一無所有,連住的房子也沒有。後來,經過王珍的努力,終於蓋就了一座用土磚砌成的舊式房子。王珍來到胡家後,接連生了三個女兒,胡誌成因此而感到不快。在封建傳統觀念的唆使下,胡誌成一定要個兒子,仿佛“不達目的,善不罷休”。在第三個女兒滿三歲後,王珍不負所望,終於為胡家帶來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仿佛是上天所賜,於是取名胡天賜。所謂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胡誌成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倍加疼愛,遠勝於對幾個女兒的愛。胡誌成終於如願以償,從兒子降生的那一刻,他那臉上久違的笑容重又浮上那瘦削的臉部。
除了肚子裏懷著的孩子之外,王珍已有四個孩子了。三個女兒,最大的也有十五六歲了,因為家庭困難,所以很早地就退學了,而另兩個女兒都也有十多歲了,也都相繼退學,同樣也是沒錢讀書。現在除了兒子胡天賜在讀書外,他的幾個姐姐都可以幫家裏做些家務了,並且大姐也可以出去工作了,每個月還可以拿回幾十元錢的工資。不過,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那幾十元錢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對於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四個孩子已經夠多的了,如今又有一個將快出生的孩子,無疑給這個的貧困家庭增添了更大的負擔。王珍本不想要這個孩子,但連吃了幾付藥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