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王曉明很想這就下界,去看看下界的土地所修煉的功法和自己手頭上的是不是一樣。因為下界的土地要是也都修煉了這種功法,將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然而王曉明隻是想想,卻不敢真的下界。王曉明害怕的不是天庭的製裁,而是那個神秘的偷盜者再次光臨這蟠桃園。
對於那個偷盜者,王曉明可是琢磨了很久。對於偷盜者,天庭歸結為孫悟空,王曉明卻不以為然。用屁股想,王曉明也知道那事不是孫悟空幹的,因為丟失的桃子太多,多的王曉明都有些心痛。
在這個世界上,誰會在這個時期渾水摸魚,而且還得有這等本事呢?王曉明把目標指向了六耳獼猴,除了他,王曉明想不到還會有誰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回憶一下原著,王曉明覺得,孫悟空看管蟠桃園的時候,六耳獼猴應該也參與了大鬧天宮。
這些不是臆測,是王曉明經過推算得出的結論。
原著裏,孫悟空吃光了蟠桃園的桃子。但是得什麼速度才能吃光三千六百株桃樹上的桃子啊?而且,六耳獼猴和孫悟空是一同學藝的,不同的是,六耳泥猴是偷藝。偷藝的時候,孫悟空曾說過“法不傳六耳”的話,因此六耳獼猴一直懷恨在心。這麼說來,六耳獼猴從那時起,就開始惦記上孫悟空了。再想到後來,一同和孫悟空學藝的六耳獼猴竟然達到了和孫悟空的道法不相上下的境界,王曉明沒有理由不懷疑它。
懷疑歸懷疑,但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抓住這個六耳獼猴。如果能抓住它,一來可以解救孫悟空,二來可以解決自己的隱患。王曉明不相信六耳獼猴嚐到了蟠桃的甜頭之後,會收手不再來盜取。
想明白這些,王曉明開始布置起來。這布置其實也沒什麼,無非就是讓那些個力士和新派過來的兩個聽事散播謠言,說新來的蟠桃園管事經常玩忽職守、四處雲遊,而且,某日某時還看見那新來的管事監守自盜、偷吃蟠桃。與此同時,王曉明則使出變化,變成了一個仙桃,躲在樹上密切注視一切。
當然,王曉明嚴格將這些謠言控製在蟠桃園內,王曉明可是深知著謠言的力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曉明感覺有些不對勁。因為一日無意間,王曉明聽見園裏的那些力士說看見自己偷吃仙桃了。王曉明深深記得自己可沒有這樣讓他們這樣說過,而且那些個力士在討論的時候還非常隱晦,好像確有其事似的。王曉明有些不安,暗想:“如果仙桃真的丟失了,自己卻沒有抓到偷兒,那豈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正在惱火之時,王曉明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在眼前晃悠而過,正當王曉明想恢複變化,叫住來人之時,卻見那人隨手摘卻了一個仙桃,隨意的吃了起來。王曉明大驚,暗道:“什麼人膽大如此,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偷吃蟠桃。難道是哪個偷兒?”
當王曉明想抓住來人之時,那人調轉了身子,王曉明一看驚訝的不知如何是好。
原來那人竟然和王曉明長的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