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三藏真經
佛祖居一月靈山大雷音寶刹之間,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觀世音菩薩、金剛、比丘增、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具設百樣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法等享此‘孟蘭盆會’,如何?”
慨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多寶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走,著迎葉布散、大眾感激。
眾菩薩獻畢,因請多寶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多寶如來微開善口,敷演神通,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得嚴。但見那天龍同繞,花雨繽紛。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萬裏天。”
多寶如來講罷,對眾言回:“我現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親生,隻因糊口,性拙情流.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贈部洲者,貪**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多寶如來有哪三藏真經”多寶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曆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當有觀世音菩薩,行近蓮台.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諸眾抬頭觀看,此菩薩正是觀世音菩薩。
多寶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觀世音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多寶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觀世音菩薩言回;“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回;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
這觀世音菩薩皈依拜領,多寶如來又取三個箍兒,遞與觀世音觀世音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觀世音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觀世音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觀世音菩薩遂將鏡湖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觀世音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枚,徑下靈山。
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觀世音觀世音菩薩道:“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了”
惠岸道:“師父,你看河有多遠?”
觀世音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停雲步看時.隻見東連沙磧,兩抵諸番;南達烏戈,北通韃靼。徑過有八百裏遙.上下有千萬裏遠。
觀世音菩薩正然點看,隻見那河中,潑刺一聲響亮,水波裏跳出一個妖魔來,十分醜惡。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撩牙撐劍刃,紅發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
那怪物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來捉觀世音菩薩.卻被惠岸掣渾鐵棒擋住,喝聲:“休走!”那怪物就持定杖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