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賈政對兒子加強應試教育(1 / 2)

(第八十一回占zhān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

(注占旺相:占卜好運氣。四美:探春等四位姑娘。奉嚴詞:聽從爸爸的訓話)

著名曆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在《胡適口述自傳》中這樣評說《紅樓夢》的續書問題:“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已成書八十回,此時距他死還有七八年之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該書已經脂硯齋‘四閱評過’,此時距雪芹‘書未成,淚盡而逝’也還有三年……所以林語堂先生斷定高鶚是‘補’足殘稿而不是‘續作’。”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台灣著名作家高陽。林語堂與高陽身為小說家,均是從創作角度把握續書的固有特點。至於高鶚為何有時違背曹雪芹原意、有時與前文明顯矛盾,當然在於他自己的理解或有意改變。

王夫人道:“才剛(強調剛剛。北方習語)老爺進來,說起寶玉的幹媽(馬道婆)竟是個混賬東西,邪魔外道的。如今鬧破了,被錦衣府(警察局)拿住,送入刑部監,要問死罪的了……”……鳳姐道:“咱們的病一準是他(她)……那老妖精向趙姨媽處來過幾次,要向趙姨媽討銀子,見了我便臉上變貌變色,兩眼薰雞似的……寶玉可和人有什麼仇呢?忍得下這樣毒手!”

賈母道:“焉知不因我疼寶玉、不疼環兒,竟給你們種了毒了呢。”

馬道婆應趙姨娘之請托,剪紙作法差點害死王熙鳳與賈寶玉一事見第二十五回。時隔幾年之後,因同樣的害人事件敗露,馬道婆被中級法院判處死刑,正準備執行。賈府上下一片高興,一片憤憤,可是他們沒有反躬自問:我們的罪惡能瞞得住嗎?別人也恨我們嗎?

賈母比王熙鳳清醒:她們為什麼恨寶玉?那還不是因為我待兩個孫子不平等嘛!明白道理而堅持不改,是賈母、王熙鳳等獨裁者的共同特點。

賈政便問道:“迎兒(迎春)已經回去了?他(她)在孫家怎麼樣?”王夫人道:“迎丫頭一肚子眼淚,說孫姑爺凶橫的了不得。”……賈政歎道:“我原知不是對頭(合適者),無奈大老爺(賈赦shè)已說定了,教我也沒法。不過迎丫頭受些委屈罷了。”王夫人道:“這還是新媳婦,隻指望他(她)以後好了好。”

各位,不要指望有家暴傾向的家夥會主動放下拳頭、立地成佛;王夫人這是不想多管迎春的事,故有此言;賈政也不比王夫人好到哪裏去——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有讀者反問我:賈赦與邢夫人都不管迎春的死活,賈政夫婦何必管、怎麼管呢?能與哥嫂撕破臉皮嗎?

我說:不能因為別人不行善,自己就不行善;行善的方法很多,可以彙報給賈母,也可以警告孫紹祖;況且,可憐的迎春一廂情願地把活下去的微茫希望全寄托在了“仁慈善良”的嬸子王夫人身上,即使鐵石心腸的人也不好意思不伸手啊。但王夫人不伸手。

做人,不可像王夫人一樣假慈假悲、冷心冷肺;做人,更不可像迎春那樣一廂情願、糊裏糊塗。

賈政……又說道:“你提寶玉,我正想起一件事來了。這小孩子天天放在園裏,也不是事。生女兒不得濟,還是別人家的人;生兒若不濟事,關係非淺。前日倒有人和我提起一位……南邊先生,性情最是和平。咱們城裏的孩子,個個踢天弄井……膽子又大,先生再要……哄哥兒似的,沒的白耽誤了。所以老輩子不肯請外頭的先生……如今儒大太爺(賈代儒)雖學問也隻中平,但還彈壓的住這些小孩子們,不至以顢頇mān hān(馬虎)了事。我想寶玉閑著總不好,不如仍舊叫他家塾中讀書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