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因訛成實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寶玉瘋癲)
著名記者郭躍剛談及紅衛兵暴行的教育因素:1949年之後的教育,強調的就是要對所謂階級敵人狠;我們都是喝狼奶長大的。(而筆者認為,狼也不曾對同類如此惡毒)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人,我們來看寶釵的反應:
薛姨媽那日應了寶玉的親事,回去便告訴了寶釵。薛姨媽還說:“雖是你姨媽(王夫人)說了,我還沒有應準,說等你哥哥回來再定。你願意不願意?”
寶釵反正色的對母親道:“媽媽這話說錯了。女孩兒家的事情是父母作主的,如今我父親沒méi了(去世了。北方習語),媽媽應該作主的,再不然問哥哥。怎麼問起我來?”所以薛姨媽更愛惜他(她)。
薛姨媽真的是個好媽媽(多說一句,她對黛玉的疼愛也是真誠的,雖然她也支持女兒寶釵競爭愛情),她不替女兒包辦婚姻,雖然她答應了王夫人的請求,但還是留下退路:等大兒子薛蟠回來再說。其實,她是想回家征求寶釵的意見,生怕有違女兒的心願。從這一點上看,薛姨媽比姐姐王夫人強多了,王夫人為兒子寶玉找對象,寶玉從來就沒有知道過。
但是,誰也想不到,寶釵的自覺性達到了某種境界某種高度,她滿臉嚴肅地說:由組織決定!由媽媽或哥哥說了算!我服從一切安排,讓我嫁給誰,我就嫁給誰!
寶釵並不真愛寶玉,她完全可以讓媽媽多方打聽,爭取嫁給另一個情投意合的貴族青年。婚姻大權,寶釵自覺自願地完全交給了家長。她內心會自豪地低唱:“我是封建主義接班人,繼承封建主義的罪惡傳統,愛父母,愛賈府,光榮的信念回蕩在心胸……”
寶釵為什麼如此愚蠢?因為她受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她愚蠢。清代文學家袁枚含淚寫下《祭妹文》,直截了當地表達了對愚民教育的憤怒。
他的妹妹袁素文,自幼與某男定婚,沒有想到此男長大後打爹罵娘,無所不為。男方家長主動要求退婚,但袁素文堅決不同意。婚後果然挨打受罵,苦不堪言。男人死後,素文回到娘家,鬱鬱而逝。袁枚痛苦地說:如果妹妹早年不讀書,就不會中毒如此深,就不會遭此大難,就不會如此年輕而死。寶釵與袁素文,想法一樣,做法相同。人,就怕自愚。
寶釵……聽見失了玉,心裏也甚驚疑,倒不好問,隻得聽旁人說去,竟像不與自己相幹的。隻有薛姨媽打發丫頭過來了好幾次問信。因他(她)自己的兒子薛蟠的事焦心,隻等哥哥(王子騰)進京,便好為他出脫罪名……隻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服)侍勸慰,寶玉竟是不懂。襲人隻有暗暗的著急而已。
有讀者問了:接受同樣的教育,黛玉為什麼不愚蠢?我說:林妹妹眼界寬,天性自由,不願自愚;林妹妹有自我教育、自我分辨的能力。當舊文化走到末日時,總有一小部分人(如林黛玉)自我覺醒得快,清醒著也痛苦著;他們或者縱身一躍脫離舊境成就自己的幸福,或者由此毀滅。
他(寶玉)自失了玉後,終日懶怠dai走動,說話也糊塗了……襲人偷著空兒到瀟湘館告訴紫鵑,說是:“二爺這麼著,求姑娘給他開導開導。”
但黛玉自認為婚期在望,不好意思主動接近“未婚夫”。同樣是不見寶玉,黛玉是出於愛情的羞澀,寶釵是出於禮法的自覺;一個是“發乎情”,一個是“止於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