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回懺宿冤/鳳姐托村嫗yù釋舊憾/情婢感癡郎)
(注懺宿怨:為以前惡行而懺悔。村嫗:鄉村老太太,此指劉姥姥。情婢:此指紫鵑。癡郎:此指賈寶玉)
在正常的社會裏,積德行善未必讓你獲益,但足可以讓你避禍。(文革環境除外)反之,做孽為惡可能獲利,但關鍵時刻必定加災。王熙鳳當年幫助劉姥姥本是無心之舉,但最後救她的女兒賈巧(姐)的正是劉姥姥。(雖說做好事必定得好處的中國式故事太低俗)
這裏……都知道趙姨娘使了毒心害人,被陰司裏拷打死了。又說是:“璉二奶奶隻怕也好不了。怎麼說璉二奶奶告的呢?”……鳳姐此時隻求速死,心裏一想,邪魔悉至。隻見尤二姐從房後走來,漸近床前,說:“姐姐,許久的不見了……”……鳳姐剛要合眼,又見一個男人一個女人走向炕前,就像要上炕似的。鳳姐著忙便叫平兒。
尤二姐來了,把個王熙鳳嚇了個半死;多虧尤三姐沒有一同來。另有一男一女,鳳姐不認識,其實,這對夫妻冤魂應該向王熙鳳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守備之子,她是金哥,當年你在淨虛老尼姑的鼓動下,為了三千兩銀子害了我們的性命,今天特來看你,別來無恙乎?(事見第十五、十六回)
劉姥姥便說:“請姑奶奶安。”鳳姐睜眼一看,不覺一陣傷心,說:“姥姥,你好……你瞧你外孫女兒也長的這麼大了。”劉姥姥看著鳳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裏也就悲慘起來,說:“我的奶奶!怎麼這幾個月不見,就病到這個分兒!我糊塗的要死,怎麼不早來請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兒給姑奶奶請安。青兒隻是笑。鳳姐看了,倒也十分憐愛,便叫小紅招呼(招待。北方習語)著。
劉姥姥道:“我們屯鄉裏的人……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許願,從不知道吃藥的。我想姑奶奶的病別是撞著什麼了罷(吧)?”平兒聽著那話不在理,忙在背地裏拉他(她)……這句話倒合了鳳姐的意,紮掙著說:“姥姥,你是有年紀的人,說的不錯……”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純樸無知的劉姥姥怎麼也想不到賈府一下子就衰敗了;這正如當今百姓怎麼也想不到大唱紅歌的薄熙來、王立軍突然全進去了。才二十幾歲的王熙鳳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讓劉姥姥大為傷感。注意,劉姥姥與賈母同輩分,此處的“姑奶奶”僅為敬詞。
劉姥姥出於善良,一門心思想救大恩人王熙鳳,於是脫口而出:別是被鬼魂什麼的撞著了吧。平兒趕快製止,但王熙鳳比誰都明白自己的罪行,臨死前承認了。這一點比賈母強。
對王熙鳳來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寶貝女兒。古代的後媽們,常常並不心疼別人的孩子(倒是今天的後媽,受過平等教育、愛心教育,好得多了);正如古代的許多大店,對普通顧客並不熱情。王熙鳳從不把別人放在心上,現在臨死前,她更加明白賈巧的危機。環視整個賈府,也隻有平兒尚可托付,但平兒是妾,自顧不及,未必有能力照顧好賈巧啊。
劉姥姥道:“姑娘,你那(哪)裏知道……隔了肚皮子(不是親生的)是不中用的。”這句話又招起鳳姐的愁腸,嗚嗚咽咽的哭起……
巧姐兒……走到炕前……拉著鳳姐的手,也哭起來。鳳姐一麵哭著,道:“你見(拜見)過了姥姥了沒有?”巧姐兒道:“沒有。”鳳姐道:“你的名字還是他(她)起的呢……你給他(她)請個安。”……劉姥姥忙拉著道:“阿彌陀佛!不要折殺我了。巧姑娘……你還認得我麼?”巧姐兒道:“怎麼不認得……前年你來,我和(向)你要……蟈蟈兒,你也沒有給我,必是忘了。”劉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塗了。要說蟈蟈兒,我們屯裏多著呢……要一車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