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鄴都的節度使郭威大將軍接到了敬州的飛鴿傳書,得知敬州之亂的詳情後,禁不住陷入了沉思。
敬州之前,鄴都剛剛發生過同樣的騷亂和謠言。
無風不起浪,關鍵是這風是從哪邊吹來的?
是當今聖上?還是奸佞政敵?
大漢建國不易,想當年,先帝劉知遠帶著郭威這幫老弟兄馬革裹屍浴血戰場,不知道受了多少罪流了多少血,才從契丹人手中奪來了這片江山。
先帝早逝,將次子劉承祐托孤與郭威和蘇逢吉,希望這一武一文兩位老兄弟能輔佐劉承祐登基繼位,並保大漢國平安。
兩年來,郭威嘔心瀝血,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求的隻是能對得起先帝的囑托。
然而,劉承祐繼位之後,僅僅一年時間,便變了性情。
先是借口蘇逢吉年事已高,令其告老還鄉,之後,屢屢與朝堂之上展示權威,全然不顧及這幫老臣的臉麵。更有甚,劉承祐受身邊奸臣蠱惑,竟然將郭威排擠出了京城。
郭威可謂是一忍再忍,寧願自己多受點委屈也要力保大漢國朝堂之上的團結,即便是被排擠出京城之後,他仍舊告誡手下將士,一定要忠誠於大漢國。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對他郭威的不利傳言是越來越多。
就此反了,倒是一了百了,依仗雄軍十萬將士,郭威至少能立於不敗之地,但如此一來,他又有何臉麵去見九泉之下的先帝。
按兵不動,依舊鎮守一方,以一己之威震懾鄰國覬覦,這倒是能對得住先帝了,可又委屈了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手下。
兩難啊!
郭威沉思過後,隻有苦笑搖頭。
“報——”庭院中響起了傳令兵的號聲:“稟報節度使大人,敬州密信。”
郭威接下了密信,揮了揮手,令退了傳令兵。
是義子柴榮寫來的親筆信。
看到義子的來信,郭威心中的苦澀有了些許寬慰。
柴榮乃是妻子柴氏繡娘的娘家侄子,這個侄子跟親娘倒不如跟姑姑親,而郭威第一次見到孩童時的柴榮便覺得頗有眼緣,滿心喜歡,於是就帶在了自己身邊。
柴氏繡娘曾入過宮,落了個不能生育的結果,而郭威感恩妻子與患難之時下嫁與他,始終不肯納妾生子,於是便同柴家商議,將柴榮過繼給自己做了不改姓的義子。
柴榮從就展現出同齡孩童所不具備的成熟穩重,十二歲便隨郭威的幾個老友闖蕩江湖,經營茶貨,雖未賺到大錢,卻也練就了一身武義。
先帝起兵反契丹,柴榮棄商從戎,與郭威賬下自一名普通士兵做起,一路屢立戰功,終究成為了雄軍的中流砥柱。
柴榮在密信中再次勸諫郭威當機立斷,並稟報已在京城做了安排,隻要義父下定決心,定可將郭家老少安全撤出那虎穴狼巢。
看過之後,郭威隨即便拿了火折子將密信燒掉了。
“來人啊,筆墨伺候。”
。。。
夕陽漸落,吳馳搬了張搖椅躺在二樓露台上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