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明惠宗建文元年,朝廷因削藩一事引起諸王惶恐,周王被廢,代王受拘,齊王坐囚,湘王**。燕王獨坐塞外戍守,然早已如坐針氈,精心策劃下,以“清君側,靖國難”為號,於北平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帝都應天府被燕王攻克,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派人尋找未果。燕王軍後在應天府發布公告:前諸藩王,因奸佞饞君,骨肉相殘,今不複誅剿,以安天下。應天老臣,忠奸有別,罪者難免,誠者勿擾,若連坐禍及,非靖難本意。六月十七,燕王謁孝陵,當日即帝位,是為明成祖。
江南的夏雨來得迅猛,但不過一刻鍾便停了。應天府城郊的夜晚,卻靜得嚇人。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四處一片死寂,隻有冷風在吹著竹子在“沙沙”作響。方府,一個中年人正在廳堂中踱步,身著白鷳青袍,麵容凝重,步伐淩亂。一個衣容整潔的下人急匆匆的跑了進來,氣喘籲籲道:“老爺,不好了,老爺,大批官兵朝正我們這邊趕過來!”“夫人和小姐送走了沒有?”中年人焦急問道。“老爺,覃媽和仆人已經帶著夫人和小姐從後門走了。”下人回道。“那就好。”中年人舒了口氣,想了想,又問道:“書呢?”“按老爺的吩咐,已經讓夫人和小姐帶走了。”下人回道。然而此時,本該寂靜的府邸周圍,腳步聲和喊叫聲嘈雜起來。中年人無奈的歎了口氣,喃喃道:“這逆賊下手可真快!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隨我出去迎客吧。”
府邸門口,早已出現大批官兵,手執火把,身著青衣,配長刀,一片肅殺之氣。領頭之人騎著一匹黑色長鬃駿馬,身穿大紅雲錦織金飛魚服,腰佩長柄繡春刀,麵容凶煞,威風凜凜。“全部圍起來,不準放跑一個!反抗者殺!”領頭人厲聲道。眾人四下散開,包圍府邸,頓時火光衝天,如沐華耀。兩個官兵前去撞門,不料銅門突然自開,一個身材健碩的中年人穩健的走了出來,後麵跟著二十多個下人,皆執棍棒。“不知大人前來,有失遠迎,在下失禮了。”中年人衝著領頭之人拱手道。“方大人,不必多言,我也是奉命行事,得罪了。”領頭人道。“上!”領頭人喝道,四下官兵衝將上去,一把圍住了中年人和眾多下人,卻並未動起手來。領頭人下了馬,走到中年人跟前道:“書呢?”“書?在下不知大人何意。”中年人道。“方大人當真不知?”領頭人瞪眼問道。“在下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中年人搖頭道。“哼!死到臨頭了還嘴硬,押回去!”領頭人厲聲道,“帶人進府邸搜查,就是挖地三尺也要給我找出來!”眾人正欲帶中年人走,忽然一個小校跑了過來,道:“啟稟千戶大人,西麵和北麵均發現有逃犯,好像是方府的人。”這千戶大人道:“來人,兵分兩路,追捕逃犯,盡量生擒,如有抵抗者,殺無赦!”“是。”眾人應道。於是一百多號人兵分兩路正欲去追捕逃犯。這時中年人身旁的那下人低聲道:“老爺,看來夫人和小姐的行蹤被發現了,咱們跟他們拚了,為夫人和小姐爭取時間。”“嗯。”中年人鄭重的點了點頭。說時遲,那時快,那下人竟活生生掙脫了兩個官兵的束縛,左右各反手一掌拍向了就近兩個官兵的胸口,兩人頓時倒地。眾官兵一驚,衝了過來,卻不料那下人出手更快,卻早已打翻了衝過來的四人。“武當綿掌?”那千戶大人驚道,心想:這賊子難道還與武當派有來往,看來決不能讓他活著離開,不然明日可能就是我的死期。周圍又有人圍了過來,那下人也不顧,頓時打倒押著中年人的兩個官兵。中年人那一眾下人見狀,皆盡力反抗,紛紛與那些官兵廝打起來。隻見那中年人一把抓住那下人的手,急忙道:“老成,此事與你無關,別管我,你快逃吧,以後見著夫人和小姐,你多照顧一點。”老成誠懇道:“老爺,我怎麼能逃呢,我一定要把您帶出去。”中年人緊握老成的手,道:“老成,這是我最後的希望,你一定要幫我。”說完,塞了一塊綢布到老成手中。老成凝視著那中年人,凝重地點點頭,道:“老爺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希望。”隻見四下的官兵早已抽出佩刀,將那些下人紛紛砍倒,眾人均向這中年人圍了過來,那下人縱身高躍,在空中大邁兩步,便隱入林中,不見蹤跡。眾官兵紛紛去追,隻見那千戶大人一抬手,大聲道:“不必追了,武當的梯雲縱若是我們能追得上,也就不用混這口飯吃了,那個人指揮使大人另有安排。”於是眾人便又將這中年人押了,直奔應天府城而去。隻那中年人在深思:老成你一定要照顧好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