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遠古海獸族群的良好發展,更讓先存欣喜的則是他能夠調動的資源數量急劇暴漲,從而也讓得他能夠肆無忌憚的發展,其麾下的巫奴數量和寵獸數量在短短數日的時間裏就暴漲了十倍,其中巫奴數量增漲的倍數更多一些,達到了原來的二十餘倍,並且還在繼續增加之中。
而寵獸數量受到限製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先存的靈石儲備已經消耗殆盡,除非他願意消耗靈脈來召喚寵獸,否則的話就必須緩上一段時間了。
不過還好,有那麼多的靈脈在,靈石也變成了可再生資源,每日裏都能獲取一些,所以先存麾下的寵獸數量也是日益增多。
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劃分其實是以人們的生命來計算的,前世便是如此,以鐵礦為例,鐵元素聚集成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礦床是一個漫長的地質曆史過程,它們多形成於26~30億年前的太古時代。遠古時代時期,成礦期均以億年計算。與此相反,人類開采、消耗礦物卻十分快速,一個礦區開采期僅為百年、數十年,以至幾年,因此,從人類曆史的角度看,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對於修真世界中的凡人甚至是其他修士來說,靈石其實算不上是可再生資源,畢竟在靈石被消耗掉之後想要再度形成需要耗費的時間並不算短,一條靈石礦脈被開采殆盡之後,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再次形成,具有開采價值。
可是先存的寵獸空間之中卻有著大量的靈脈,哪怕是每一條靈脈蘊生靈石的速度極低,但所有的靈脈加起來,每日裏蘊生出來的靈石還是相當可觀的。
這樣看來,靈石在先存眼裏的確算得上是可再生資源。
隻是由於絕大多數靈脈都貼在晶壁上,隻有一小部分靈脈才散落在寵獸空間之中,被埋在岩石裏邊,所以平均下來先存每天能夠得到的靈石僅隻在百億塊上品靈石以下,能夠借此召喚出來的寵獸數量並不算多,能夠達到日增長千分之一就不錯了,想要跟以往相比,每隔數日就翻上一番,簡直是癡心妄想!
不過即便如此,先存的寵獸空間也處於急劇擴張的狀態之中,那些寵獸的實力不斷提升,每一次有寵獸突破,寵獸空間就會擴大幾分,再加上貼在寵獸空間周圍晶壁上的靈脈不斷煉化,可謂是雙管齊下,自然能夠讓得寵獸空間日益擴大。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先存也逐漸發現了巫血空間的另外一個特性,那就是所吞噬的世界越大,形成的那一層空間之中的實體部分就越多。
拿巫血空間的第二層空間海市空間和第三層空間作比較,第二層空間之中雖然可以居住、生活甚至是修煉,但若是用來種植農作物的話,卻是有些行不通,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空間的大部分區域都是非實體狀態,根本無法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自然也就不可能讓人在其中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隻能像現在這樣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生活、修煉物資。
而第三層空間卻是完全不同,由於當初巫血空間吞噬掉的修真世界足有四千多萬裏方圓之大——直徑大概為八千多萬裏接近九千萬裏的樣子,但並非是規則的圓形——並且盡皆是實體,所以剛一被巫血空間吞噬完畢,就能夠用來種植農作物、馴養妖獸家畜等等。
根據先存的觀察,巫血空間中的實體部分也是會逐漸成長的,隻不過卻不像整個巫血空間的成長速度那麼快。比如說第二層空間海市空間,最初在吞噬掉海市空間的時候僅隻有百裏方圓,可是此時已經達到了將近兩億裏方圓,在百裏方圓之外的巨大環形區域之中,不可能俱都是實體,頂多隻有零星的區域凝實罷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海市空間之中雖然有人出到城外開辟土地種植農作物,但大多收成不好,甚至還有一部分區域上種植的農作物根本無法順利生長。
這就是實體和非實體部分的區別,平時倒還不覺得,一旦涉及到能量交換,比如說種下去的農作物需要吸收外界的水分、營養等等之時,就會顯露出來。
根據先存的觀察,他發現靈脈在吞噬掉晶壁碎片之後,除了排出靈氣這種“廢棄物”之外,還會排出另外一種東西,那就是土壤,這也是寵獸空間不斷擴張之後地麵上並非是空無一片的主要原因。
隻不過這種土壤跟正常的土壤是不一樣的,說是土壤,其實應該算是傳說中的息壤,僅僅隻需要一丁點,就能化為大片的土地。由於這種變化並沒有太過明顯的表現,悄無聲息間就完成了,所以先存一直沒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