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社會政府搞艾努力(1 / 2)

國家意誌應成為艾滋抗體

中國的艾滋病疫情正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防治工作正處於關鍵時期。對此,中國必須以國家意誌代民間行為成為艾滋最大“抗體”,各級政府都應加大對策力度。

“政府令”破解敏感問題

國際國內經驗證明:政府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烏幹達經驗”常被提及。烏幹達曾是非洲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後來該國政府以國家意誌推行“貞潔、忠貞、安全套”運動,15至19歲少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到10%;成年人感染率到2001年下降至5%,全國艾滋病總感染率從21%降低到6%。“烏幹達經驗”就是所謂ABC模式:A(Abstinence)代表禁欲;B(Befaithful)代表忠貞,C(Condom),代表避孕套。這一模式的背後是政府大力支持,使性渠道流行的艾滋病疫情顯著下降。

在中國,雲南省政府於2004年初宣布實施“六項艾滋病防治工程”,要在5至10年內徹底遏製艾滋病流行和蔓延勢頭。六項工程包括:淨化社會環境防治艾滋病工程;全民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工程;推廣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清潔針具交換和美沙酮替代治療降低毒品危害工程;艾滋病關愛中心建設工程;艾滋病預防監測和科技攻關工程。

以政府令的方式,雲南省一下就突破了艾滋病防治工作長期麵臨的三大敏感問題:安全套社會市場化問題、針具交換問題、美沙酮替代治療問題。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看到雲南的做法有力推動了該省艾滋病防治,並沒有帶來有些人擔憂的社會治安和社會道德問題。

幹部們的認識誤區

在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中,還有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知曉率問題。衛生部於2004年11月公布,中國居民對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仍存在認識誤區。對於“咳嗽、打噴嚏”“蚊蟲叮咬”不會傳播的正確認識率分別為69.9%和33.0%。對於“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辦公用品,共同辦公”“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餐具,共同進餐”“與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擁抱、禮節性接吻”“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馬桶、浴室、遊泳池等公共設施”等日常接觸行為不會傳播艾滋病的正確認識率分別僅為57.1%、50.2%、48.8%和29.8%。政府需要在擴大知曉率上狠下功夫。

二是檢測問題。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估為84萬,而全國累計報告的感染者隻有8.9萬人。這也就是說,將近90%的感染者還沒有接受艾滋病病毒檢測。三是官員問題。中央黨校最近對600名地廳級幹部的艾滋病政策培訓班調查顯示,在接受培訓前,有4.1%的幹部認為使用公共衛生設施會傳染艾滋病,40.3%的人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染。還有19.3%的人以為“已經發明了艾滋病疫苗”。

幹部們艾滋病基本常識的誤區超出主辦者的想像:從他們的年齡、文化水平看,他們本應是接受社會信息最活躍的人群。嚴重的是,有些地方幹部在本地區出現嚴重艾滋病疫情後居然不了解具體的嚴重程度,而且采取“捂問題”的態度。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今年年底赴河北某地看望艾滋病人,當地衛生局局長在彙報會上竟說不清自己所轄區域的艾滋病疫情。然而當地一位領導竟然提出衛生部撥款時“多劃幾個零”的要求,同時要求記者不要提這個地方的名字,隻寫高強副部長到基層檢查工作即可。這種一不知情、二要多撥款、三要“捂問題”的做法不是特例。

“多部門合作”必須實現

四是治療問題。2003年3月,衛生部與11個省的衛生廳長簽訂《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全國124個示範區要在3年內逐步建成。但到2004年12月1日《2004年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公布時,全國也隻有1萬多名病人接受了免費抗病毒治療。原因在於,全國都缺乏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艾滋病醫生。一種權威說法是,這種醫生在中國不到百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昆明。保守估計,全國進入發病期的感染者至少有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