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老爺這一去就是一年多,因為九零九任務特別繁重,全廠職工從早忙到晚,外麵發生什麼事誰也不清楚,一直忙到年底,春節也不給放假。有啥辦法呢,吃國家的糧,拿國家的餉,就得替國家辦事兒,國家讓幹啥就得幹啥,國家讓幹到什麼時候就得幹到什麼時候。況且幺老爺經曆了解放土改、經曆了三反五反、也經曆了反右鬥爭,是共產黨讓自己能夠進城讀書實現了自己的求學夢,從內心深處幺老爺非常感謝共產黨的知遇之恩,他要用百倍的熱情去支持祖國的建設事業、去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在他看來,春節算什麼,就是幾年不回家也是應該的。況且天天報紙上都在講革命形式一片大好,農業大豐收,鋼產量又翻了一翻,煤炭翻了好幾倍,家裏也沒有來信,相信也和往年一樣。再說自己這一年也省下不少糧票,還有那麼多錢,因為加班特別多所以獎金也很多,除了自己開銷,大部分都寄回了家。
說實在的,幺老爺真算得上顧家的男人,雖然人在CQ,可每天都在想如何替家裏分擔一些,為了省下糧票,在九零九的靶場外麵還開了幾片地種起了糧食,宿舍裏好幾個從農村來的同事看他種地有糧食也跟著一起種。那片地是在九零九後山上,後山是一個靶場,九零九生產的新式火炮都得先在靶場試射或者要對生產好的火炮進行抽檢的時候也得在靶場進行實彈射擊。靶場很大,有好幾公裏長,幾公裏寬,都用鐵絲網圍得嚴嚴實實的,不準人進入。可那地是好地呀!羨慕死幺老爺了,這個地主的孩子,還沒有忘記土地!他圍著這個靶場轉了好幾圈,發現在幾段圍牆外還有好大幾塊平地可以種糧食,於是就到附近的農村去找當地的農民借種子,然後在一塊地上先種了一些秋季玉米和紅薯,也沒有咋管,畢竟工作還是很忙,周末都還會加班趕活。估摸著快到收割的時候,幺老爺去一看,玉米結得壯壯實實,每個都有好幾兩重,總共收了兩百多斤;紅薯也把地都漲開了口,挖起來一個又一個大紅薯,足足裝了兩籮筐。他分了一些給借種子的那戶農民,後來他們成了熟人,再後來成了朋友。那農民叫萬紅霞,是個女的,比幺老爺大兩歲,結了婚,生了兩個女兒。幺老爺把剩下的玉米和紅薯挑回了宿舍,沒事的時候就煮來吃,也就不花糧票。同宿舍的人羨慕得不得了,這不春節剛回來就被大家拉著到那幾片地去種小麥。今年小麥也是大豐收,大家把小麥收好,到萬紅霞那裏磨成了麵,然後沒事的時候就在宿舍裏作麵、烤餅吃,一個個開心壞了,因為都可以給家裏寄更多的全國糧票,其中最開心要數那個老家在HN的吳祖德,他家裏有五個孩子,都還沒有成年。種了小麥種玉米,一年又一年,這件事一直持續到特殊時期。
除了種糧食,幺老爺還有一手絕活就是打鳥,他和幾個同事用廠裏廢舊鋼材做了幾杆**,然後還做了一個**鉛彈的模具,用那些丟棄的鉛片製作**子彈。周末和放假的時候幾個人便到靶場後山上打鳥,有的時候每人可以打幾十隻鳥,有麻雀、畫眉鳥、百頭鳥、斑鳩、甚至野雞……真的很豐收。鳥打下來一般都到萬紅霞那裏去處理,燒一鍋開水,然後把鳥浸在開水裏,一小會兒功夫就可以輕輕地把毛扒下來,然後再用草燒一堆火,把鳥架在上麵燒一燒,沒有扒完的毛全給燒光了,再把鳥的肚子用刀剝開,取出內髒,然後把剩下的鳥肉洗幹淨,用大鍋一煮放點鹽就是無與倫比的山珍野味,要是有點酒,那就更美了。在那個年代,有那樣的美酒佳肴,那滋味,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有的!當然,那個吳祖德每次都會是最活躍的人物,雖然他不會使槍?但他很會講故事,大家隻圖個樂活,也沒有誰嫌棄他,隻是有時會捉弄他一下算是讓大家開心
時間就這樣在幺老爺的日曆裏飛快地流失,他隻是不停地工作、拿工資、掙加班獎金、種地攢糧票、打鳥讓大家改善生活同時也尋找少有的快樂,然後把積攢下的糧票和錢都寄回家,因為那裏還有自己的老母親、自己五斤米討回家的可愛的賢惠的老婆、三個沒有成年的孩子、還有一個讀高中的侄女。一家人,就他一個真正的男人,家裏到底怎麼樣?也沒有一封信,應該一切都平安無事吧!
幺老爺春節走後不久,公社號召大家要繼續發揚戰無不勝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難,和天鬥,和地鬥,還要和那些反動勢力鬥!於是熱火朝天的春耕拉開了序幕。社會主義的革命精神再次讓滿井鄉的人民重新找回了勞動的熱情,大家把所有能夠用的種子都拿出來,準備打個翻身仗。首先改進了播種工具,力爭把種子撒得更均勻一點,然後把地耕得更深一點,雖然很費力,但他們相信深耕的土地利於禾苗吸收土裏的營養,這樣禾苗就會長得更加粗壯。種子在溫暖的春風中撒播到了田裏、土裏,寄托著多少男男女女父老鄉親的希望呀!大家看著那一筐筐自己再餓都舍不得吃的種子撒向大地,一顆挨一顆,多可愛呀!嘴裏不停地念叨著誰也聽不清的咒語,那是他們在向天祈禱、向地祈禱能有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
可老天偏偏不買人的帳!地也偏偏不聽人的話!禾苗怎麼樣也長不粗、還不結穗!小春還是讓大家失望!
倉庫裏糧食吃得快光了,夥食團也幹一頓稀一頓,每家每戶都開始飽一餐饑一餐,總算還是能夠活下去,隻是大家都不敢多動,就是站在地裏不幹活,也一陣一陣冒虛汗。總算是把夏糧種下去,那就是希望呀!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盼著水稻能夠大豐收,好讓大家有飯吃,有粥喝。天老爺真幫忙,沒有刮風,也沒有漲洪水,“謝天謝地呀!”大家異口同聲。等稻花香的時候,那脆弱的稻苗上真長出了一根根淡黃色的稻穗,在六月的陽光下散發出幽幽的清香,雖然不壯,可還是有呀,有總比沒有強!大家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
?再過兩月就有飽飯吃了!大家開始祈禱,革命精神再一次煥發出來,把秋糧也種了下去,等待老天長眼!
兩個月很快過去,稻草黃了,到了水稻收割的季節。大家拖著虛弱的身子滿懷希望下田割稻,可稻子掂在手裏感覺輕飄飄的,原來稻穗裏根本沒有稻米,隻是一包糠!
“天啦!你到底要把咱折騰得怎樣才算罷休呢?”大家開始怨天。
糧食吃光了,種子沒有了,希望也隨之破滅。再過三月,夥食團再也揭不開鍋,大家真傻眼了。大隊沒有糧、公社沒有糧、縣上也沒有糧,全國糧票也換不回糧。城裏街道上原先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見了,縣政府門前曾經的鐵疙瘩博覽會也沒了昔日的光景,隻留下那一團團烏漆麻黑的鐵疙瘩在那裏任那狂風暴雨擄掠。能夠走路的人都像野狗一樣四處張望,用貪婪的雙眼四處搜尋可以入口的東西,哪怕是一小片橘子皮也可以,那可是上等的營養品,更別提一塊骨頭了。丁家溝的人都上山找野菜去了,沒有兩個月工夫,山上就隻剩下黃土和爛泥,那裏連草都給吃光了。
幺奶奶拿著糧票和一把鈔票隻能不住地歎息:“要命呀!我的老天爺,孩子們好幾天沒有喝口粥了,老母親也是滴水未沾!孩子他爸,你咋不回來呢?你寄這些破紙回來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