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心道:“果然是一條大個頭的紅馬跳魚,它住上遊逃了,跳得可真高呀!”
“小楓,我沒騙你吧!”吳小興道。
“嗯!小興,我們快追吧!它要逃了。”張楓提示道。
哈哈,往哪逃,看我把它抓到不可,吳小興自信滿滿道。”
他聽了吳小興的話,心道:“小興,你可別高興的太早,誰先抓到還說不準了,就樂個啥子樣了。”
於是兩人拿著魚網一路追蹤,最後紅馬跳魚被吳小興在一個潛水潭中先行捕獲,張楓隻是慢他步,有幾次差點得手,但最後的贏家卻不是自己,
張楓在高興之餘,也有些失望沒有親手捕獲到這條難得一見的紅馬跳魚。
也許這是最後一條紅馬跳魚,因為張楓在以後的曰子裏,就沒有再見到過像個頭這麼大的紅馬跳魚了。
時間過的有些快,轉眼到了馬上就到了9月3日,開學的第三天。張楓跟在外公身後來到上坑村學校門口。這是張小楓第一次踏進校園,裏邊已有很多大小不同年齡的孩子在操場玩耍,做各種遊戲,或三五成群,或單個站在一旁觀看別人玩遊戲搞些小活動。
張楓看到一些新麵孔,或村頭村尾玩不到一塊的童年“對頭。”
他們都是來自周邊四村八鄰的孩子,對於這個大家庭,張楓隻覺得陌生,和新鮮,同時也有些小緊張。
因為在這裏,張楓必須獨立起來,他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必須去和陌生人打交到,去交流,去推銷自己,處理好身邊人的關係。
張楓還認識到,這裏不再是家裏,有大人為自己出頭,因為有些事情必須自己去做。
當張楓和外公一踏進這所學校,他即感到新鮮,想到終於可以坐在教室讀書的欲望。又感覺到了,“一些小小的壓力,一種以前沒有過後約束和危機感。”
上坑村小些建校約二三十年來,學校建在上坑村東溝彎與北溝彎相交之處的田野中的一塊空地上。
學校門口沒有保安把守,也沒有這個條件,一般都是在校老師輪流監督,守夜。
張楓跟著外公走進小小的上坑小學,中間一個水泥鋪成的小廣場,左右兩排教室,一排三間,共六個年級班。左上角是校門入口,裝有兩扇鐵架門,從外麵可以看到裏麵。正上方的那麵圍牆是用石頭和青磚磊成的,上麵塗了一層白灰,高約三米。青磚不是買來的,包括整個教室的磚牆都是來源於先祖墳頭的青磚,靠著村民在山上一點一點采集而成,然後用竹籃挑下來的,這也許又是先祖留給後輩子孫的一筆財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