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牧童李道(1 / 1)

武帝國烏江也不知有幾多萬裏長,西起武帝國的三清山,東至東海幾乎是橫穿半個武帝國。

烏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江寬百裏一眼難望到對岸,內江水淺灘多跟外江有的地方隔島嶼,有的地方又彙流,使烏江看起來更磅礴大氣,時兩岸河流發洪水彙入烏江,烏江更是猶如海洋一樣無邊無際。

烏江兩岸各有千秋,外江岸一邊是古樹成林,怪石林立,奇峰峻嶺凶獸出沒,人跡罕見。而內江岸邊水淺灘多,一望千裏,水草豐富,良田萬頃,人群密集,五畜興旺。

在烏江中遊的內江外灘有一規模龐大的城池,名烏江古城。

傳武帝國建國烏江古城就以成在不知多少年月,武帝國建國就以過千年。

烏江古城有三大家族所割據,分別是林家,李家,黃家共三家。又以林家的家主林飛虎武功最好,所以林飛虎就是烏江古城的城主。

修武要有好的血脈,好的修武血脈本就較為稀少,三家便將修武血脈好的留在古城,差的也就分到城外管理田園。所以古城三麵便形成了林家鎮,李家鎮,黃家鎮三個大鎮。

每個鎮各分家旁係每年都上交給主家很多收成,當然烏江古城還有很多的貿易,礦業等。各家在烏江古城立家久遠都是有很深的底蘊。

李家旁係分家李家鎮,有一日中午天降五彩,一閃而逝。又是雨後有眼尖人看見也以為是雨後彩虹

李家分家旁係李占迎來了他八個孫子,李占看了看驗血玉棒,見血脈低落,看了看站在旁邊的兒子李和易道:“又是和你一樣,放牛的命。”便匆匆的走出了草廳。

李和易連忙跟著出了草廳:“父親,你老還沒有給你的孫子取個名字呢?”李占看了看屋門口一堆堆的稻草:“叫李稻吧!”便無精打采回了幾裏外的主屋。

李和易回了草廳,見妻子有點失望的樣子。又看繈褓中的嬰兒道:“叫李道,好就叫李道。其實修武血脈好的又有幾個,隻要兒子平安長大,好好教育說不定也能成才,大不了跟我放牛。”又像是撫慰妻子,又像是安慰自己。

妻子黃氏名玉梅也是個通情達理的女子,雖是丫鬟出身,自小也聰明伶俐。跟黃家旁係分家的一個小姐也熟讀詩書,隻因相貌一般便嫁給了李和易。李和易為人憨厚,黃玉梅也是很喜歡李和易,倒也是家庭和睦。

兩人婚後便在離主屋兩三裏的牛棚前,蓋了間房屋,今天李道的出生讓他們也喜出望外,雖然有那麼點小失望。

李和易看著繈褓中眼睛明亮的李道,用手輕輕的逗了逗李道粉嫩的小臉。突然想起今天大青牛好像也要生牛犢了,便跟妻子說:“你抱李道回房間休息,我去看看大青好像也要生了。”黃玉梅抱李道回了房間,李和易便往屋後的牛棚走去。

李和易打開牛棚的門,牛棚一邊堆的是草類和一些雜物,一邊是牛欄。

李和易看見大青牛獨立的牛欄裏一道道彩色的光茫發出,他連忙走到牛欄前一看,可不大青牛站在一旁,一頭青色的小牛犢正在吞一些像霧又像光的五彩氣體,有紅白黑黃青五種顏色,五彩氣體已經很暗淡了,又看小青牛犢吞了一陣已經沒有了。

李和易心想這不是五彩神牛降世嗎?看這小青牛和其它牛犢也沒有很大的區別,隻是牛尾巴很大而且長,四蹄寬大也是青色。

李和易知道是不是五彩神牛也不可聲張,自己也是懷疑。回來連妻子也沒有告訴,隻說大青牛生了小牛犢。

李和易放牛仔細觀察,發現自小青牛這小牛犢降生後,牛出欄都是它最前,回欄也是它領頭。小青牛哪怕是跟牛群住在一起,草厚一點的地方,幹淨的地方是小青牛的領地。其它牛圍站在一旁,沒有牛敢靠小青牛太近。

三年過去,小青牛未見長大,甚至連牛角也看不見,但有了小青牛領頭,牛群也更好管理,偶有牛相鬥,連李和易也難分開,隻要小青牛一聲:“哞”牛便分開。其它牛群也沒有混入一起的情況。

雖如此,但小青牛不怎麼喜歡李和易靠近,倒是跟李和易一起放牛的李道能四平八穩得坐在小青牛的牛背上,嘴裏嘟囔牛啊小青青牛。

李和易放牛,自己在後麵跟,李道坐在小青牛背上在前麵領路的風景。

又是一個三年,李道已經六歲,牧童李道跟著母親也學了許多啟蒙書籍一些詩詞歌賦,李和易又教他管牛的經驗,及一些什麼橫笛豎蕭之類的小玩意。

李道很喜歡跟小青牛在一起,喜歡騎在小青牛背上奔跑。小青牛很喜歡聽李道吹笛子,聽的很入迷。李和易帶李道放牛有時也在烏江內江的淺水裏教李道劃水,小青牛也是在旁邊湊熱鬧。

李道從小就乖巧聰明母親教詩詞歌賦幾乎是過目不忘,父親教的一些技能也是教無不會。

隨著李道漸漸的長大也慢慢的知道修武很重要,可惜自己屬於血脈低落的類型,武道可能和自己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