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說點作者的話:
不,應該是讀者的話。
認真看作者說的書友都知道,我本身是個看了多年書的老讀者。
回望開書以來,已經一年時間,竟然堪堪一百萬餘字,作為老讀者,為自己感到丟臉!
我有盟主,不少,但他們是史上最苦逼的盟主,沒加更,沒感謝!
我有書友,騙我說有閑置電腦,結果加價買了個花為筆記本,沒加更,沒感謝。
我有版主星哥,給我郵了兩箱火腿,沒加更,沒感謝。
我羞愧無比!
.......
說回更新,手術後,腦袋懵,這不是更新慢的原因,斷更不請假,因為說多了就是賣慘,我不想這樣,因為我挺好。
我現在陷入一個怪圈,是太過追求合理性,但是文章的進度讓我非常陌生,因為那種高端的環境我沒經曆過,到底什麼合理,糾結無比。
小白文已經在起點混不下去了,追求合理性不是啥高檔追求,說到底還是為了經濟效益,但是現在的情況是越追求,更的越慢,越沒經濟效益,怪圈啊......
還是腦袋懵。
以上。
..........
修養期間,除了看實體書,又回顧了慶餘年。
大神級作品,勿作評論,除了強加的陰謀詭計之外,沒想到最萌的最喜愛的五竹叔,竟然是.......
機器人。
所以,那到底是啥書?
架空曆史?玄幻?恐怖?科幻?
SO......
科普開始。
首先聲明一點,後續文字是默寫再創作,不看任何資料,所以是看似科普又不是完全符合科學的普及文字,而是一個非985、211,畢業後沒有從事本專業的本科生,以最高初中物理學知識嘮家常。
如果您看到熟悉的文字,不要驚訝,因為我也看過,那就算是摘抄,如果您沒看過,甚至看完之後滿臉懵逼,不要慌張,因為我也不懂。
甚至在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有生之年,也沒有弄懂!
百年以來,為了弄懂這玩意,科學,哲學紛紛上陣,甚至唯心主義大行其道,而正是因為這些人,才讓這玩意發展到了今天.......
所以,正文開始:
一切,從一隻有史以來最有名的貓開始。
沒錯,本單章就是在膽大包天的講.......量子力學的......
花邊新聞。
..........
“愛物理,愛撩妹!高潮時,我想出了量子力學的第一個方程式,完事後,我老婆負責照顧我和我基友的老婆生的孩子,結果她愛上了我基友,我愛上了我基友老婆的閨蜜。
別誤會,我不是娛樂圈的,我是埃爾文·薛定諤叫獸,請叫我薛老師。
我七十年人生的唯一遺憾,就是為什麼我的貓,比我有名?”
那隻不存在的貓放進箱子裏,還有個放射性原子,如果原子衰變,激發射線,觸控開關,啟動錘子,錘子落下,打破毒藥瓶,貓斃命。
貓的死活,取決於原子是否裂變,隻要不打開箱子,我們無法知道貓是死是活,而原子核是否裂變,具體何時裂變,是永遠無法預測的隨機事件。
...........
懵不?
無聊不?
貓死不死的著我們啥事?
你吃飽了撐的弄隻貓出來,還隨即事件?
可是,薛教授吃女人是吃飽了,但是弄貓,卻不是撐的,而是為了懟一個人........
......
“愛物理,愛足球。
在踢球時算物理題,我不是球星,也不是學霸,我隻是天才。
26歲博士畢業,28歲當教授,37歲拿諾貝爾獎,比愛因斯坦早一年。
我是人生贏家,我是尼爾斯·波爾,我為量子力學代言!”
.........
在說波爾之前,我們需要用初中物理學知識思考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
光,到底是粒,還是波?
100多年前,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作出了一個貌似簡單的實驗——雙縫幹涉,結果弄得集體‘精分’!
雙縫,木板上開兩條縫,光子向機槍子彈一樣從縫中穿過,打在屏幕上。
如果是兩條杠,光是純粒子。
如果是純波,光是波。
如果是雜交混合體,光是兩者混合狀。
沒有第四種可能了。
但是,實驗結果像五竹叔是機器人一樣讓人感到恐怖,第四種情況發生了......
第一次試驗,光是波。
第二次試驗,光是波。
當人們鬆一口氣的時候,讓人驚恐的事情發生了。
第三次試驗,科學家放了攝像頭,結果是:光,是粒子。
第四次試驗,撤掉攝像頭,光,是波!
........
當足球場上運動員射門的時候,球進與不進,取決於運動員是不是梅西C羅,當時的天氣,門將的發揮,球迷的喧囂,裁判的公平與否。
這是常識。
但是,當有一天有人告訴你,球進與不進,取決於你看沒看電視的時候.......
沙比了吧?
這是當時全球科學家精神分裂的時刻。
於是,波爾上場,他認為的量子力學三大基本原則上場:
疊加態原理:你沒看電視之前,球處於進與不進的疊加狀態。
測不準原理:球進與不進,你永遠測不出來。
觀察者原理:隻要觀察,必然能看到一個結果,但是這個結果是隨即的。
看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