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在知道了奢崇明幹出來屠村再屠鎮之後的反應讓張惟賢都感覺到頭疼。
一直以來,別看崇禎皇帝把朝堂上還有草原上砍的是人頭滾滾,但是對於軍方來,雖然挨的收拾不算少,對比起文官來可就幸福的多了。
起碼崇禎皇帝輕易不會發火砍人頭。
但是輕易不會發火就不代表不會發火了。
如今崇禎皇帝突然之間發起了這麼大的火,讓久經官場的張惟賢也是暗呼吃不消。
四川總兵官李維新,川東兵備副使徐如珂,統統是革職留任以觀後效,若是不能在半年之內平息掉奢崇明的叛亂,到時候就數罪並罰一起處置。
就連還沒有趕到任上的川貴行軍道大總管朱燮元都倒了大黴,崇禎二年的俸祿已經被罰的一幹二淨。
崇禎皇帝的意思很明顯,要麼趕緊的,上任,懟死奢崇明,剩下的一切都好,要麼就趁早自己滾蛋。
哪怕是知道崇禎皇帝對於百姓極為看重,結果還是超出了張惟賢和溫體仁等人的想象。
除了沒有鬧著要去親征,兩人都以為崇禎皇帝這是把奢崇明當成林丹汗了。
當成林丹汗的後果就是很有可能在四川和貴州那兩個地方多出來無數的京觀。
不過好在,崇禎皇帝現在看越來還沒有失去最後的理智,雖然這板子已經打了,但是卻不是很重,而且還把自己兩人給召喚進了宮中商議。
這就是一個好現象,起碼不會子一怒之下就立即親征奢崇明。
那樣兒的話簡直就是個大笑話。
一個的土司叛亂卻要子親征?大明滿下的武官勳貴們都抹了脖子算了!
隻是崇禎皇帝把兩人召進宮中,明顯也是不安好意,半沒有開口的崇禎皇帝過了好半晌,才盯著二人道:“朕記得奢崇明是祖輩得到朝廷封贈,世襲永寧宣撫司職,這個沒錯罷?”
張惟賢拱手道:“啟奏陛下,正是如此。隻是奢崇明祖輩之上倒也算是恭敬,沒有出過甚麼大亂子,惟有奢崇明狼子野心才起兵反叛。”
崇禎皇帝心中卻是暗哼了一聲。
大明的朝廷比之後世根本就沒什麼區別,都是把數民族和漢族獨立開來。
至於朱元璋所規定的數民族之間不許自相嫁娶,違者以大明律處置的規定早就被人扔在了腦後。
所以在老朱一早設想之中的民族融合也就成了鏡花水月。
或者在明朝的諸多官員們看來,數民族都是些蠻夷,最好是別跟漢族混到一塊兒去,但是崇禎皇帝畢竟是在五十六個民族理論的熏陶下成長的,所以倒是跟明朝的官員們看法不同。
當然,五十六個歸五十六個,變成一個才是最好的,扯別的就算了,至於優待,那是不把人家當成一家人看,還指望人家把你當成一家人?
這種類似於永寧宣撫司職之類的存在,才是奢崇明反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人家奢崇明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著的就是如何複興彝族國,怎麼可能死心塌地的給你朝廷當狗?
所以現在在得到了張惟賢明確的答複之後,崇禎皇帝便決定要搞一波事情——哪怕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想了想,崇禎皇帝便開口道:“昔者女媧娘娘以息壤造人,我炎黃百姓為娘娘所喜,可是彝族百姓與我炎黃百姓之間,起碼也算得上是堂兄弟的關係。
如今非得要搞什麼宣撫司,這不是人為的製造隔閡麼?朕有意盡廢之,以後戶藉之上,也不再寫什麼彝族苗族什麼的,統統都寫為大明百姓,與我炎黃百姓混為一體,無分其族。”
這事兒可就不是張惟賢能開口的了,溫體仁滿臉糾結的道:“啟奏陛下,彝族苗族等各有其傳承,若是強行將之並入,隻怕會出生禍亂?”
崇禎皇帝卻是冷笑道:“沒強行並入就沒禍亂了?廣德門想要開城門的是誰?如今在水西舉旗反叛屠城的又是誰?”
溫體仁一下子被問住了。
廣德門想要開城門的是誰,自己自然是知道的,如今在水西舉旗造反屠城的則是知道的更加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