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在崇禎皇帝走後就找到了墨鏵,打算把崇禎皇帝跟自己的那些話轉述一遍。
實事上,不僅出乎於崇禎皇帝的預料,甚至於出乎於徐光啟的意料,因為墨鏵很正式的告訴徐光啟:“兼愛,非攻,是跟人講的,蠻夷什麼時候算人了?”
徐光啟語塞,愣了半之後才開口道:“那夏額哲之流又該怎麼算?”
墨鏵道:“夏額哲現在不是我大明百姓麼?他又不是什麼蠻子,自然跟我大明百姓一樣。”
徐光啟這才放下心來,既然墨鏵不會跟那些腦殘一樣,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實際上,這種事情的出現還是因為崇禎皇帝不學無術的原因。
雖然崇禎皇帝在穿越之後一直在看些諸子百家的書籍,可是看的時候難免會有主觀印象,所以各種挑著看。
就跟後世的起點讀者會跳訂一樣,看的爽的部分就看,不爽的部分就跳過。
崇禎皇帝也是一樣。
在內心深處狠狠的鄙視了自己一番之後,崇禎皇帝決定——繼續挑自己關心的看。
至於每本書都認認真真的去讀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太可能,畢竟先賢們怎麼教導我們的?
好讀書,不求甚解。
意思就是要好好讀書,隻要大概的了解下就行了,不用非得玩了命的刨根問底。
畢竟東方的文明世界不是西方蠻子們能想象的——那麼多的書籍,全部讀通,那是搞學問的大宗師該幹的事情,並不是一個皇帝該幹的。
身為皇帝,隻要保證自己手裏有刀子有錢,剩下的問題基本上都不是什麼問題,而沒了這兩樣東西做保證,基本上這個皇帝也快涼了。
比如正版的崇禎皇帝,既沒錢,手裏又沒刀子,累死他也搞不定整個朝堂上麵心思各異但是利益基本一致的大臣們。
所以他涼了,穿越過來的盜版貨才有了發揮的餘地。
至於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幹掉魏忠賢,然後慢慢的再收拾朝堂,崇禎皇帝唯有嗬嗬以對。
換成任何一個朝代,這麼幹都是對的,畢竟是先皇的心腹,而且對於自己這具身體不上什麼友好,甚至於敵視。
偏偏是大明不存在這個問題。
立皇帝劉謹那麼牛逼的人物還不是一張紙條就給剮了?
魏忠賢再牛逼,在滿朝文武都看他不順眼的情況下,崇禎皇帝但凡有一點兒拉他一把的意思,魏忠賢都會當成救命稻草一樣死死的抓住。
畢竟明朝的太監們沒辦法真正的觸碰到兵權,對於皇權可以是沒有絲毫的威脅性。
當然,太監們要是對於皇帝產生了敵意,那皇帝涼起來也是很容易的,比如方正化想要殺崇禎皇帝的情況下,基本上是一殺一個準,根本就不存在失手的情況。
然而,這可能麼?
方正化的身家性命其實是和崇禎皇帝息息相關的,崇禎皇帝牛逼,誰也不敢瞧他方正化,哪怕是他隻是崇禎皇帝的一個影子。
崇禎皇帝一旦掛了,不管是誰上位,第一個要弄死的也是他方正化,甚至於王承恩和曹化淳等都要排到第二位去。
崇禎皇帝的思維很容易就會跑偏,這就是後世看太多帶來的毛病。
從人類的誕生到未來的世界末日,從大明朝的科技發展到以後會不會出現個穿越者過來當文抄公,崇禎皇帝的思維跑偏之後連他自己都感覺害怕。
溫體仁等傳統文人的思維明顯就不容易跑偏。
內閣裏麵今很熱鬧,新上任的國子監祭酒孟慶元難得的來了內閣麵見溫體仁。
糾結了半晌之後,孟慶元才開口道:“溫閣老,事情當真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麼?”
呷了一口茶水之後,溫體仁才淡淡的道:“轉圜什麼?有什麼好轉圜的?都不是什麼孩子了,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孟慶元急道:“閣老,如果是別的也就算了,可是這裏麵還有國子監的監生呢?都是些好苗子啊,就這麼被扔去遼東,可全毀了呀!”
溫體仁哼了一聲道:“毀了便毀了吧,我大明什麼時候缺過人?再者了,你孟大人何不自己去求陛下?看看陛下會不會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