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良心是個好東西(1 / 3)

崇禎皇帝早就想給朝堂上的大臣們找麻煩了,或者早就想真正的大改特改目前大明的某些情況了。

之前雖然一直在胡來,可是崇禎皇帝始終心翼翼的不去碰觸某些紅線。

把朝臣們逼急眼了沒問題,大不了換上一批就是了,可是軍方,還有民間,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遠不是糧餉及時和永不加賦就能簡簡單單解決掉的。

而這樣兒的紅線有很多。

比如開海,比如官員的選拔察舉,比如軍隊裏麵的某些破事兒,比如土地。

之前崇禎皇帝雖然胡鬧,但是大部分的時候還在處於某些規則之內在玩,而且還有著北征察哈爾部和京城下退卻建奴的戰績在那兒擺著,再加上掀的桌子也隻是某些已經徹底沒辦法看的爛席麵,掀了也就掀了。

所以眾多朝臣們雖然無奈,可是也能忍的下去。

如果一上來就玩什麼均田地一類的政策,估計除了提前十幾年掛到煤山上或者落水駕崩外,不會有什麼其他的結果。

而且崇禎皇帝的胡來,也不是真的完全就回來了。

身為皇帝,很重要的一個技能就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讓臣子猜到自己在想些什麼。

哪怕是猜到了,也得是自己故意讓他們猜到的才行。

但是現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現在哪怕是明知道崇禎皇帝在給大家夥兒添堵,朝堂上的大臣們還是得捏著鼻子認下。

就像是八月癸酉,有大星西流有聲,色赤,換個皇帝會怎麼樣兒?

沒的,噴他,總之就是丫的不修德政以致於上示警。

但是換到崇禎皇帝身上呢?

欽監都快把腦袋想破了才研究出來一個結論——鄭芝龍將平爪哇,上以為賀。

心難測這句話,用在別的皇帝身上很難成立,可是用在崇禎皇帝的身上,簡直是再恰當不過了。

比如貪腐這種事兒,整個朝堂上麵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屁股上麵都不幹淨,可是除了首輔黃立極,大家夥兒很少有被拉出去抄家問斬的。

再比如軍令,基本上誰敢抗旨都不會有個好,可是劉興祚和鄭芝龍這兩個混帳東西就沒什麼大事兒。

總結為兩個字,就是任性。

遇上這種任性不講理,人狠話還多的皇帝,大家夥兒除了老老實實的受著,貌似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就像是這一次擺明了惡心人一樣,與其是梳理那些無主的荒地,還不如是要好好梳理一下土地的去向才是真的。

畢竟從開國至今,很多人用盡各種手段把別人家的地弄到了自己的名下。

沒有地的要麼佃租要麼成了流民。

而不管是佃租還是流民,絕後的可能性都遠遠高於那些自己家裏有地的自耕農。

也就是,崇禎皇帝的這道旨意與其是什麼梳理荒地,倒不如是逼著大家夥兒把已經吃到嘴裏的那些地吐出來一部分。

不吐還不行。

如果換到以前,大家夥兒各種扯皮的理由都能想出來一堆,現在皇帝懟死了建奴,再加上以前積攏起來的民心,還真就沒人能治的住他。

除非是朱元璋和朱老四那種大佬,或者是原本讓人十分失望的啟皇帝從棺材板裏爬出來,才有可能壓製的住崇禎皇帝。

問題在於,就算是他們從棺材裏麵爬出來,被按回去的可能性也要遠大於他們走進紫禁城的可能性,而且他們的棺材很可能會從木頭換成水泥的。

崇禎皇帝的這道旨意裏麵透露出來的,也遠遠不止於要求大家夥兒吐些土地出來那麼簡單。

隱藏的意思還是要求大家夥兒降低地租。

畢竟遼東那片現在基本上已經沒什麼人了,空出來那麼多的土地肯定需要人耕種。

操蛋的是遼東還不同於新明島和爪哇。

新明島和爪哇雖然也是完完全全的歸大明所有的土地,施行的也是正兒八經的大明律,和大明本土一般無二,可是終究是海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