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向來就不是什麼講理的機構,尤其是對於百姓之外的那些人,比如文武大臣,商人和盜墓賊。
為了徹底的杜絕崇禎皇帝寢陵被挖開的可能,幾乎整個大明帝國所有的盜墓賊都被錦衣衛找上了門,然後抓到了莫臥兒。
讓盜墓賊來尋找工部和少府設計中的漏洞,這已經是林幻羽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了——就像是郝連勃勃修建統萬城時要麼殺監工要麼殺工匠一樣,讓盜墓的來找寢陵設計裏的漏洞,沒毛病!
經過反複的修改之後,最終版本的寢陵設計已經沒有一個盜墓賊敢自己能挖開了,哪怕是林幻羽學著郝連勃勃那套,以他們的生命做為威脅。
實在是沒辦法,崇禎皇帝寢陵的設計思路就是埋完之後就徹底沒辦法打開的那種,無論是從上麵還是底下,或者是側麵,都沒辦法挖開,哪怕是正大光明的一點點兒開挖,也會造成寢陵永久性的塌陷。
在那些盜墓賊看來,幾百年後有沒有辦法挖開崇禎皇帝的寢陵,這事兒不太好,但是最起碼百十年內是沒有任何可能性。
然後這些盜墓賊就被弄回了大明,然後老死在獄中。
倒黴的除了盜墓賊以外,還有大量的被抓來幹活的“勞工”,這些沒有大明戶籍的勞工在少府看來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要麼累死在工地上,要麼等寢陵修建完了直接殺掉。
畢竟,要是用大明的百姓來修建崇禎皇帝的寢陵,還要用“物勒工名”的那一套來管理,完工之後又不能直接殺掉這些百姓以滅口,實在是麻煩的很,換成“勞工”來幹活就完全沒有那些顧慮了。
崇禎三十五年,除了崇禎皇帝的寢陵開始動工修建,崇禎皇帝的便宜親家斐迪南三世也早早的掛掉了。
隻不過,斐迪南三世雖然抽煙喝酒,但是確實是個大好人——在掛掉之前就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傳給了老三朱慈熠。
然後神聖羅馬帝國就正式改名為晉國。
將神聖羅馬帝國改名為晉國之後,朱慈熠就直接學著中原堂口老祖宗們的玩法,開始傳檄四方。
除了宣告斐迪南三世已經掛了,現在國家改名為晉,自己榮升為扛把子之外,朱慈熠還打算看看有幾個不服的。
朱慈熠選擇的第一步就是改土歸流——命令各個諸侯國的國主們到羅馬城居住,所有土地收歸晉國官府所有,然後分配給農民。
很明顯,朱慈熠這一招直接就試探出了整個歐洲的態度。
靠近神聖羅馬帝國直接管轄區域和靠近巴伐利亞的那些諸侯國們,都老老實實的聽從了朱慈熠的命令,剩下的那些國家則是根本沒拿朱慈熠的命令當回事兒。
那就沒什麼好的了,幹就完了!
雄心勃勃的朱慈熠沒搞什麼合縱連橫,也沒搞什麼遠交近攻的手段,而是直接選擇了平推,畢竟讓一個壯漢去打幾十個三歲的孩子,壯漢還要考慮孩子們會不會聯合起來?
讓崇禎皇帝感覺到頭疼的,是斐迪南三世在五十五歲的時候掛掉了。
問題是,自己也已經五十二歲了。
放在後世,五十二歲連退休的年齡都達不到,放在政治圈裏更是典型的年輕。
但是放在大明,五十二歲絕對不上年輕了,子都曾經曰過,五十而知命——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縱然仍是發憤忘食,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如果放在皇帝界裏麵來看,五十二歲更是實打實的高壽了,尤其是皇帝這個職業,不光有隨時被人掀下龍椅的風險,還特別累腦子,人也更容易老,畢竟中原堂口的皇帝不像是蟎清的那些,動不動就十全老人啥的……
時間這玩意,果然還是不夠用啊……
PS:今獻祭《我隻是想搞笑》和《闖蕩諸》,一次獻祭兩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