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重大國策(1 / 2)

方繼藩道:“陛下,這章程的後頭說的明明白白,縣裏要增設縣學,這縣學不再隻是和從前一般,隻負責管理生員,而是直接開設學堂,教授各科的教程。讀書人入學,學習的乃是算數和經史,同時再輔以一些其他學問,此為童生。若是學有所成,即可進入府學繼續深造,當然,依舊還是要考,府學也是為期三年,三年之中,學習的知識便需更加複雜了,可根據讀書人的不同偏好,擇選學科,此為秀才。待府學有所成,則繼續進行考試,若是高中,則入省學讀書,省學之中,知識就更加複雜了,直接可選商學、工學、算學、醫學等科目入學,學有所成,即可稱為舉人。”

“其中若還有人想要深造,則可參加西山書院的入學考試。咳咳……兒臣以為,若是能中西山書院,並且成績優異未被淘汰者,可為進士。”

說實話,方繼藩有些不太好意思。

當然,這也是西山書院群策群力的結果。

在書院的那些院長以及大學者們看來,書院這麼厲害,能在這裏畢業的,給個進士不過分吧。

弘治皇帝深吸了一口氣,他抬頭看了一眼方繼藩:“若各縣,各府,各省都設學,且還專門聘請教授、博士,進行授學,這營建的學舍,還有各種教學的費用,花費一定不菲吧?”

方繼藩道:“陛下,教育乃是國家的根本,一個好的人才,所能帶給朝廷和大明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兒臣以為,這個費用,禮部應該撥付一些,此外,各縣、各府、各省,也可撥付一些。除此之外,再有學子們的學費,完全可以籌措。”

弘治皇帝歎了口氣,神情間透著幾分無奈:“卿所上的奏疏,一經放出去,隻怕要天下震動不可。”

方繼藩正色道:“陛下,兒臣為了陛下,刀山火海在眼前,也不皺一下眉頭。若是能為大明江山,縱萬死,亦絕不悔意。兒臣認為,當今天下,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局麵。陛下還記得管理那個作坊嗎?一個作坊涉及到的事,已是千頭萬緒,可而今的天下,卻已和從前完全不同了,從前隻有官民,現在卻是士農工商,百花齊放,單單一個工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類,又是數之不盡。陛下難道認為,單憑讀經史的人,可以治理一方嗎?”

弘治皇帝對此,的確深有感觸,他很明白方繼藩的意思,其實從各地的奏報來看,許多地方父母官的奏疏之中,就讓弘治皇帝覺得可笑,因為這些人全然不同,對於地方上的新事物,一竅不通,卻大發議論,鬧出了許多的笑話。

方繼藩繼續道:“所謂學而優則仕,可現在八股取士,所學的東西,若是進入了仕途,則是貽害國家啊,兒臣請陛下三思,倘若外頭震動,讀書人們罵聲不絕,兒臣要做這個罪人,那麼兒臣就做這個罪人好了。”

弘治皇帝見方繼藩毅然決然的樣子。

以往的時候,弘治皇帝和方繼藩是一同在挖八股的牆角。讀書人覺得疼,可這疼,還隻是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可現在……這牆角挖得差不多了。

是到了圖窮匕見,徹底送他們去火葬場的時候了。

弘治皇帝似還在權衡。

他深知此事的後果。

畢竟,他是天子。

天子眼裏,是沒有好壞對錯的,隻有利弊。

弘治皇帝固是知道八股之害。

可方繼藩的這道章程裏,幾乎沒有任何八股取士的讀書人的位置,完全將西山書院的教育模式,推及到了天下。

將來,無論是做官,為商,還是成為大學者,也幾乎都不會有讀八股的讀書人一席之地。

弘治皇帝皺了皺眉道:“朕繼續看。”

他繼續看下去,裏頭有大量的鼓勵孩童入學的策略,有對於入學者的安置……

弘治皇帝看得很細致,足足看了一個多時辰,蕭敬在一旁,換掉了一副又一副的茶水,茶水遞上來,弘治皇帝不喝,涼了,繼續撤下,換上新的熱茶,可弘治皇帝卻依舊沒有動。

他不但要看,腦海裏也在不斷的思索。

待這章程來回看了兩遍,弘治皇帝抬起頭來,意味深長的看了方繼藩一眼:“朕在想一件事。”

方繼藩站的腳都酸了,好不容易見陛下有了動靜,突然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立即激動道:“陛下在想什麼。”

“希望!”弘治皇帝凝視著方繼藩:“王卿家口裏所說的希望。”

方繼藩:“……”

弘治皇帝的表情很認真,道:“他一直都在說,教育的根本在於希望。朕想明白,什麼是希望。”

方繼藩大抵明白皇帝的思路了,便道:“陛下,就好像科舉一樣,讀書人為何要科舉,不就是因為能做官嗎?做官,就是他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