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所大學,都有專門的老師授課,開放各自相對擅長的科目進行教學。
不同學校的學生,可以選擇別家學校老師的課程聽講。
考慮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所以采取選修的教學方式,參加考試獲得學分,積累學分達到一定高度後,方可得到結業認可。
這種教學方式,不算新奇。
難得的是,幾大名校群英薈萃,都是各自最頂尖的科目進行公開交叉授課。
等於集中了相關科目在炎黃高校界最頂尖的師資力量,用以教導同一批學生。
沈健等人參與其中,都興致勃勃。
幾之內,同一所學校裏,昨上午聽青林大學的煉丹,昨下午聽龍嶺大學的禦劍術,等到了今上午則是北鬥大學的符法,下午聽元極大學的武道,明還有玄真大學的術法在等著。
雖然因為時間關係會錯過一些課程,但即便如此,這幾也叫沈健感覺充實的無以複加。
走馬觀花,淺嚐輒止當然要不得。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沈健底子全能的好處。
大部分學科,他都已經有不俗的造詣,現在隻需精益求精,加以打磨就好。
沈健像海綿一樣,大量汲取各個學科的知識養分。
那各個課堂亂竄的模樣,讓許多老師都擔心他貪多嚼不爛。
時間有限,課程內容不會太多。
同時為了不同年級不同修為境界學生都能聽講,授課內容都經過精心編排挑選。
但是,考試的難度絕不低。
甚至,可能比各個學校自家上學期間的正規考試,難度還要更高。
因為學生素質不同。
能來參加這個聯合教學活動的學生,都是各大名校各個年級的精英。
很多人的上課進度,本就超越他們身處的年齡層次。
為了考較這樣的學生,考試肯定更加嚴格。
但沈健在其中如魚得水,讓海以外,其他學校的老師都不禁嘖嘖稱奇。
“聞名不如見麵,確實是難得才。”
幾個學校的老師聚在一起聊時,玄真大學的一位老師讚歎著道。
“這種聯合教學模式,受益最大的,就是他這樣的學生了。”旁邊南風大學的老師道。
“確實出色。”龍嶺大學的老師點點頭:“他去年來我們這裏實習曆練的時候就看得出來。”
元極大學的老師則歎口氣,沒吭聲。
海大學的老師就笑起來。
當年元極大學本以為沈健該是他們囊中之物,誰知道結果卻拜拜便宜了海。
北鬥大學的老師,表情同樣有些複雜。
這種授課模式下,羅西浩也如魚得水,表現優異,讓北鬥大學的師生心情五味雜陳。
不過看看元極的人,北鬥大學的老師心情又稍微好點。
他們錯過一個羅西浩,元極大學則是同時錯失沈健和燕冬雷兩人。
這次活動裏,沈健三人是當之無愧最耀眼的明星,光輝遮蓋段晨、黃昭熙、王曉宇等成名更早的年輕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