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在北京曾經有個女孩G,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她喜愛搖滾樂,很多個晚上都在和一些樂隊廝混,幫助他們做一些雜事,還慷慨解囊請那些落魄的藝術家們吃飯喝酒。很難解釋這種義務奉獻是因為熱愛藝術(因為她本身對音樂並不在行,總是受到嘲笑)。最後她告訴了朋友,她喜歡一個歌手,願意和他“浪跡天涯”。在朋友麵前炫耀自己和搖滾樂手們的“八卦”,成了她最喜愛的事情,盡管這些曖昧還沒有發生。但是,這已經是她的精神支柱了。
此後發生的事情出乎她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在一次酒後,她喜歡的歌手把她拖進了衛生間,半強迫地將她“辦”了。之所以說是半強迫,因為她很快就放棄了抵抗——這不正是她所期待的嗎?也許從明天早晨開始,她就可能擁有一段傳奇的愛情。
隻是愛情並沒有發生。第二天歌手對待她的態度恢複了“正常”,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有解釋與道歉。即便她向歌手表示,他們已經有了不同尋常的關係,但仍然遭到沉默相向,甚至蔑視。周邊的朋友也不支持她,那天晚上大家都喝多了,一切都沒看見,都不存在。
接下來,姑娘離開了她混跡了一年多的圈子,自己把自己徹底孤立起來,不願意見人,經常要借助酒精和藥物才能入眠。也許要經過很長時間她才能恢複。青春短暫,她卻用來養傷。
分析一下,在姑娘的潛意識裏,這個歌手擁有“白馬王子”的許多特質,比如年輕,比如帥,雖然沒有錢,但擁有才華,這讓姑娘堅信不疑,他很快就會飛黃騰達。他的藝術作品也表達了他的誠懇。姑娘此時犯了一個巨大的也是人人都可能犯的錯誤——把音樂所表達出來的真誠,當做這個人本身的真誠,也就是說,作品等於人品。
這樣的姑娘很多,她們成為粉絲,成為明星或者潛在明星的外圍。如果目的是尋求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並沒有錯。但如果是尋求戀愛與婚姻,就要冒很大風險。就像邵夷貝唱的那樣,很多人“搞藝術是為了搞女人”。這與婚姻無關。
“白馬王子”是不可靠的,是虛幻的,他們隻存在於童話中。女人無論是在藝術圈混,還是在時尚圈、演藝圈、金融圈即便你混進了高級會所,進入了與眾不同的生活,遇到白馬王子的幾率也不會比在北京火車站的候車廳裏高多少,相反,還陷入了更大的危險。起碼在普通的公共場合還有人尊重你。
所以,想要一個成功的婚姻,放棄不著邊際的幻想,是最為重要的。不管自身條件有多麼優越,也一定要先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這很必要。否則,那些真正的好男人,會對你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