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拍到一半,到了選片尾曲的時刻。由於李嫻雅既是主演又是歌手,所以音樂監製早就有打算把她的最近一首單曲作為影片的片尾曲。單曲名為《你走以後》,是一首失戀情歌,與影片的基調十分相符。在與導演商議之後,他也沒什麼異議,於是製片方很幹脆地買下這首歌的版權。
巧合的是,這首單曲MV的男主,也是電影的男主陸哲函。音樂監製在觀賞完歌曲MV後,曾有個大膽的計劃,想把這首歌分成男女兩種唱法,插曲由男生演唱,片尾曲則是女聲。
導演對這個提議不置可否,音樂監製則說道:“我聽說陸哲函是音樂人楊斐瑞的愛徒,他的唱功應該不差,所以我想讓他試試。”
這回周導倒是有看法了:“由電影主演唱主題曲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陸哲函畢竟是個新人,既要演戲又要錄製歌曲,會不會協調不好。況且,我更希望他把精力花費在演戲上,音樂隨便玩玩就好。”
音樂監製畢竟跟周導合作過不短的時間,了解周導這個人,對演戲偏執,對搞音樂的有偏見。於是他也不打算跟周導說理,直接找正主,看對方的意思,不是更省事?
陸丞比他想象得要好說話,或者說,陸丞這人對於音樂有種主觀上的熱愛。他們幾乎是一拍即合,僅過了三天,陸丞就要求去錄音棚試音。
不過這個時候,還是出了點岔子。主要原因來自於周導。
周導不知是通過什麼途徑,請來了當紅樂壇“奶油小生”——席榕。這個人的到來,幾乎讓整個劇組炸了鍋。
不少年輕的片場助理,其實都是席榕的粉絲。席榕一出現,一撥人馬就浩浩蕩蕩跑去要簽名。導演鐵青著臉,差點扣了所有人的工資。
導演之所以請來席榕,為的就是插曲的演唱人選問題。音樂監製有時也很難理解周導的思維,為什麼一旦遇到跟音樂有關的問題,他就要跟自己抬杠,非要耗費無謂的酬金去請其他人。
為這事,音樂監製曾與周導這樣爭執:“沒錯,席榕是有名,歌唱得是好,但也應該考慮一下影片的成本,做導演要為全局考慮,不能為了自己的喜好一意孤行!”
周導卻不以為然:“席榕是專業歌手出身,唱歌肯定要比陸哲函這個半路出家的容易。況且人家是‘歌壇奶油小生’,名氣響,到時候宣傳片一發出去,觀眾們一聽到插曲是席榕的聲音,肯定會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一意孤行,我有我的考量。”
音樂監製懶得跟周導這頭倔驢爭,他一向喜歡用事實說話,恨恨地跟導演說幾句走著瞧,兩人一個星期沒說上一句話。
音樂監製的打算是,讓陸丞和席榕都去錄音棚錄製這首歌,誰唱得好選誰。反正請人的錢花出去了,他再怎麼氣憤也要給那頭倔驢一點台階下。
當陸丞得知席榕出現在片場後,他還是覺得挺意外的,於是總是刻意躲避著對方。他怕席榕認出自己,上次有老楊替自己解圍,這次就麻煩了。在自己還沒想好對策之前,不能輕而易舉地就這樣暴露。
陸丞以看劇本為名將自己關在休息室,司徒青也沒多在意,隻以為他是不喜歡湊熱鬧。
不久,音樂監製的一通電話讓陸丞不得不麵對頗受歡迎的席榕。兩人要去錄音棚錄製歌曲,很有可能會有一下午的時間待在一起,這意味著,陸丞不想暴露都不行了。
兩人見麵,客套地問好。席榕那句“你好眼熟”立刻讓問題尖銳化。
不過陸丞已經想好一套措辭了:“我們算是同事,楊斐瑞算是我的導師,所以眼熟不奇怪。”
“哦,是嗎?”席榕笑道,“能得到楊斐瑞先生的認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