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凡事不能靠運氣。如果凡事隻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那麼想做成一件事是非常困難的。順其自然和聽天由命都是消極的做法,萬事都要靠自己來爭取,不聽天由命,相信自己,隻要你能夠自立自強,勤奮執著,終有一天你會駕馭於命運之上。

出身沒有好壞,態度決定成敗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會經常被問及或者討論這樣一些問題:你想過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嗎?你想過為什麼沒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嗎?你知道自己最大的長處是什麼嗎?

對於這樣的問題,很多人會給出這樣的一些理由:我從來就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機會,你知道,我的父親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我從小在貧民窟裏長大,以你的認知範圍,根本不會知道這會給一個人留下什麼樣的影響;我沒什麼文化,初中還都沒畢業。

其實,這些人這樣說,無非就是想證明他們之所以一直不得誌,並不是他們自身的原因,而是上天太不公平了,讓他們有著這樣的一個出身。而他們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在於他們沒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也正是因此,致使他們與成功徹底絕緣了。其實,英雄是不問出身的,因為成功從來就不問出身。

史泰龍出生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一個家庭裏。父母都以酗酒為樂,時常在酒醉後毆打他,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他沒念幾天書便輟學了,像他父母一樣酗酒,經常和人滋事打架。在他十九歲那年,他突然意識到,他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要不會和他的父母一樣。這樣的生活,他不願意再繼續下去,於是他開始審視自己。身無一技之長的他覺得,隻有當演員才是自己的出路,因為這個行業不需要專業的技術。想到做到,他立刻起身前往紐約去找電影公司。

由於史泰龍英語講得不標準,長相也不怎麼樣,他跑了500多次電影公司,都遭到了拒絕。這時的他窮困潦倒,隻能睡在他的小車裏麵,身上也隻有不到100美金。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想:“或許重來一次,結果不會像現在這樣糟糕。”

於是,他又跑回去從第一家開始應征當演員,結果又被拒絕了上百次。他並沒有氣餒,又再次跑回去,向每一家電影公司重新介紹自己,還是被無情地拒絕了。

在失敗了1500次後,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經驗,認為自己應該轉變一下思路了。

後來,他寫了一個劇本叫做《洛基》,並拿著劇本到電影公司自薦,到第1800次的時候,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以75000美元的酬金用他的劇本,但不讓史泰龍參加到電影裏麵。

當時史泰龍已經沒錢吃飯了,但是由於公司條件苛刻,史泰龍沒有動心,寧可不要這75000美元,他拒絕了公司的要求,這讓老板非常驚訝。

一直到第1855次,史泰龍終於當上了演員,他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他寫的劇本《洛基》。從此他一炮走紅,逐漸成為全世界片酬最高的男演員之一,基本酬金是2000萬美元。

不好的出身或許會給命運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這隻是一時的,更不會因此就決定了往後的命運。因為往後的命運還是個未知數,它將會是什麼樣子,隻存在於我們的心態之中,隻存在於我們的行動之中。所以,請不要抱怨自己的出身,出身是別人給的,而命運卻在我們的手中。

著名傳記作家莫洛亞說:“我研究過很多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的傳記資料,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管他們的出身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永遠不相信命運,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在對命運的控製上,他們的力量比命運控製他們的力量更強大,使得命運之神不得不向他們低頭!”

因此,無論你是出身高貴還是貧賤,都要記住:出身沒有好壞之分——也許好的出身會給你暫時的安逸,但這並不代表你的一生都可以從此高枕無憂;也許不好的出身會讓你備受艱辛,但若你的態度是正確積極的命運未嚐不會因此而改變。

自強讓你主宰自己命運

自強,就是在苦難和不公平麵前,保持自己內心的堅強。命運之神並不是公平的,它會給很多無辜的人帶來不幸;命運之神又是公正的,它在帶來不幸的同時,還給這些不幸的人帶來了一顆堅強的心,帶給了他們一種自強不息的性格。讓這些自強不息的人,能夠勇敢地從命運之神的手中把自己的命運奪回,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失敗和挫折是暫時的,隻要你自強進取;誤解和仇恨是暫時的,隻要你達觀待之;讚揚和激勵是暫時的,隻要你不耽於夢想;煩惱和憂愁是暫時的,隻要你不被它左右。麵對失敗和挫折,我們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然後勇敢超越;麵對誤解和仇恨,我們要有一種坦然寬容的思想,然後保持本色;麵對讚揚和激勵,我們要有一種平和釋然的態度,然後不斷進取。堅強的意誌能夠調動我們所有的能量,使我們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全國政協委員的張海迪,作為一個殘疾人,她曾經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過一個議案,建議將“全國助殘日”更名為“全國殘疾人自強日”。

她說:“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人們的關愛和幫助;但是殘疾人也應當在社會中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獻,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幫助。”

“自強日”這個提法能夠激勵殘疾朋友們自立自強,珍惜生命。“自強日”讓殘疾人感到他們不是在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憐憫,而是他們也有自己自身的價值,讓他們感覺受到尊重,擁有尊嚴。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震撼和轟動了全世界,讓參賽的每一個國家、每一位運動員都讚歎不止。然而,更能震撼人心、感動人心的卻是接下來的殘奧會。雖然那些殘疾人運動員取得的成績並不太好,他們某些動作不是很優美、很協調。但是,他們那種與苦難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給任何一個健全的人都帶來一次強烈的心靈震撼。

殘疾人尚且追求自強,健全的人更應該選擇做自強的人。相比之下,正常人麵臨的困難要小一些,當然了,也許大家也會遭遇其他方麵的困境,無論是身體本身遭遇的挫折,還是來自精神世界的壓力,無論是生活狀態的不如意還是自身事業的不得誌,這些情況都可能纏繞著我們,但是這些都不足以畏懼。其實,苦難和挫折都是上天考驗我們的一種方式。所以麵對挫折,不要驚慌,也不必難過,隻要心中具有不怕輸的勇氣,對自己說:“我能行!”

那麼,你就一定能夠站起來笑到最後,你也將笑得最美。

偉大的意誌力造就偉大的人物,人生中的挫折也好,磨難也罷,隻要你選擇堅強,它們頂多傷害你的肉體。

沒有什麼不可能,隻要努力,誰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自身天生不如別人能力,而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一種不畏任何阻撓和壓力而直衝雲霄的姿態,一種不卑不亢將壯誌牢牢紮進信念的底氣。

所以,如果你的人生遭遇了挫折或厄運,不妨讓自己選擇堅強,如此一來,任何苦難都阻擋不了你自我實現的進程。

自信是成功的救星

要想別人相信你,你首先必須自信。人隻要對自己充滿自信心,就可能戰勝困難而獲得成功。這是德國精神學專家林德曼用親身實驗證明了的。

林德曼認為,一個人隻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關注著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冒險,已經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繼駕舟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推斷,這些遇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崩潰、恐慌與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親自進行了實驗。

1900年7月,林德曼獨自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實驗,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覺也處於麻木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