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庭雖然仿效餘勝軍編練火槍隊,但是也不可能說直接照抄餘勝軍的的編製,他依舊是按照太平軍的編製,火槍隊以旅為單位,每旅約五百人。
從兵力上來說,其實太平軍的旅級編製和餘勝軍的營級編製是差不多的,都是五百多人,不過餘勝軍的一個步兵營下設六個連,而太平軍的旅則是下設五個卒,至於連\卒以下的排或者司馬這些編製,影響並不多,因為對於線列步兵而言,一個連裏頭隻有連長和副連長才是軍官,其他的甭管是排長還是司馬或者伍長之類的,都得列隊拿著槍支作戰,和普通士兵沒有多大區別。
林成庭派出的兩個火槍旅,那就是一千多人的火槍隊,哪怕他們隻是裝備老式的火繩槍,但是隻要列出緊密的隊形也足以防範敵軍輕騎兵的衝擊。
當初自家騎兵在餘勝軍的步兵方陣前死傷慘重,今天他也是要讓這些餘勝軍的騎兵倒在自己火槍隊的槍口下。
然而就當林成庭信心滿滿的看著自家的火槍隊方陣緩慢前進,準備迎餘勝軍騎兵衝擊的時候。
他卻是看見了預料之外的一副畫麵。
隻見那些疾馳過來的餘勝軍騎兵沒有和記憶中那樣,手提騎槍發起衝鋒,而是在四百米外就是齊齊停下來馬,並且和線列步兵們一樣,排出了一個三排的橫隊隊形。
接下來就是一個個坐在馬背上開始給手中的米尼步槍裝填!
看見這一幕,林成庭傻眼了!
你們這些騎兵不搞衝鋒,反而停在好幾百米開外拿出步槍來裝填,當自己是火槍兵嗎?
但是隻是略微愣了一會,他立馬就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餘勝軍交手多次的他知道,這些餘勝軍手中的火器極為犀利,不知道為何竟然能打到三百步開外。
麵對餘勝軍火器射程的優勢,他預定的應對方式就是火炮,你打得遠又如何,我的火炮比你打的更遠。
有大量火炮助陣之下,他的火槍隊雖然射程不夠,但是應該可以衝到百步以內交戰。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是不太一樣,他的火炮都還在北門外呢,想要調過來支援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唯今之計就隻能靠董陽紅的騎兵了!
果然不負林成庭的期待,前頭的董陽紅一看餘勝軍的騎兵沒有主動發起衝鋒,反而是在步兵方陣前三百多米外挺了下來。
當即他就是大聲一喝:“衝!”
既然你們不主動衝陣,那麼就我來衝!
看著賊軍大鼓騎兵從右前方衝了出來,王呂雲冷笑一聲:“這些賊軍的騎隊還是沒長進!”
這些太平軍騎兵之所以被王呂雲鄙視了,是因為他們和往常一樣,雖然大隊人馬衝出來聲勢很大,但是看仔細了就會發現,他們的衝鋒和泗安之戰的時候一樣,根本就沒有密集隊形的概念,騎兵和騎兵之間間隔非常大,鬆散無比。
而且一大群騎兵是呈現一種豎隊的陣型,每一排大約隻有百人,前後排相隔數十米,如果是騎射的話他們會衝到敵軍數十米左右的距離開始彎弓射箭並開始轉向,轉向後把陣位留給下一排的騎兵,然後重複上述行動。
這個就是東方騎射騎兵的典型作戰模式,自從蒙古人橫掃世界後已經是流傳數百年。
當然了,董陽紅手底下的這些騎兵自然不會是什麼騎射騎兵,他們還沒到那層次,玩不了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