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庭自然不知道秦日綱已經對他心生恨意,並向洪秀全秘密告狀,現在的他是忙著部署常州城防。
吸取了當年廣德之戰教訓的他,這一次對防禦工事的構築更加上心,在城外挖了數道胸牆壕溝。
同時因為常州的城牆並不算高大、厚實,林成庭估計到時候麵臨餘勝軍的密集火力炮擊,估計這些城牆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甚至會導致部署在城頭位置的己方士兵傷亡慘重。
所以這一次他是沒指望著靠城牆來防守,隻是在其中的數段城牆加厚加固,充當炮台安置火炮,至於他麾下的那些火槍兵們則是被他一律部署到城牆下的壕溝上。
到時候就算城牆被毀了,也不會太過影響他的防禦作戰!
隻要他的士兵們在餘勝軍攻城的時候安然躲在壕溝中,那麼餘勝軍的火炮就無法發揮太大的作用,屆時如果餘勝軍的步兵發起攻城的話,那麼己方的士兵就可以等到餘勝軍靠近百米距離後,再從壕溝中出來開槍。
到時候餘勝軍的步兵火力失去了遠距離射擊的優勢後,在雙方都是滑膛槍,射速相當的情況下,到時候就是比拚雙方訓練和勇氣的時候了。
而林成庭自信自家部隊的訓練和士氣絕對不會遜於餘勝軍!
而兩天後,事實也是證明了林成庭的做法是對的,當餘勝軍抵達常州城外,一如既往的開始安營紮寨,然後部署火炮並開始炮擊。
這一次餘勝軍彙集常州城下的足足有四個混成團,每個混成團各轄有一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轄有兩個炮兵連。
各炮兵連配屬十二磅火炮為主,少部分六磅火炮以及舊式的八百斤火炮。
此外餘勝軍還有一個軍部直屬的攻城重炮營,轄有一個二十四磅短管臼炮連以及一個三十二磅的短管臼炮連。
各個炮兵連相加,足足有五十餘門火炮,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十二磅以上的重炮,這等火力對於當代的國內戰場而言可以說是非常恐怖。
呼嘯而來的火炮幾乎遮天蔽日,實心彈,榴彈、榴散彈持續不斷的落在常州城的太平軍陣地上!
其中的榴彈和榴散彈也是一改兩年前命中低極其低下以及引信不準,導致提前爆炸和啞彈的情況,變的精度提高了很多,並且啞彈以及提前爆炸的情況也變少了。
1854年的浙北以及蘇州戰役中,餘勝軍麵對太平軍的時候,雖然占據了絕對的火炮優勢,但是麵對敵軍嚴防死守的城市以及林成庭弄出來的壕溝防禦體係,依舊顯得力不從心。
戰後林哲就是親自指示軍械局必須引導林德機器廠對火炮、炮彈進行改良。
為此,餘勝軍的軍械局和林德機器廠簽訂了研發以及預定采購的合同,讓林德機器廠對現有的前裝炮進行技術改良,同時要求他們對後裝線膛炮進行研發。
以林德機器廠的現今的技術能力,能不能順利仿製都成問題,更加別說讓他們獨立研發後裝線膛炮了,所以人家林德機器廠也幹脆,直接派人到國外詢問並求購後裝線膛炮的技術。
隨後得知英國那邊有著一種剛設計出來,但是尚未完成設計的阿姆斯特朗火炮,在沒有找到其他堪用的後裝線膛炮設計的前提下,林德機器廠那邊的人覺得就算隻是個半成品,但是也好歹比自己研發強的心思,購買了該炮的的設計資料,然後打算自己繼續研發並完善。
依靠林德機器廠的技術能力自然是不可能隨便搞一下就把火炮的設計完善並製造出來的,所以現在連個樣炮都沒有。
近兩年林德機器廠的火炮部門主要工作還是集中在前裝滑膛炮的設計改良以及製造更大口徑的火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