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口才決定人生成敗(四)(1 / 2)

口能言之,國寶也

語言的重要性,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重視。《論語》雲:“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口才在國家大事中的重要作用。藺相如完璧歸趙就是一個流傳了千餘年的善言故事。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強大的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趙王同大將軍廉頗及大臣們商量:要是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騙;要是不給呢,就怕秦軍馬上來攻打。怎麼解決沒有確定,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複的使者,沒能找到。這時,宦官頭目繆賢推薦了藺相如。

於是趙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說:“秦王用十五座城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他。”趙王說:“秦得了我的玉璧,不給我城邑,怎麼辦?”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兩種對策衡量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趙王說:“誰可以派為使臣?”相如說:“大王如果確實無人可派,臣願捧護玉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王於是就派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昭王在章台(秦宮名,舊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水)接見藺相如,藺相如雙手捧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璧,展開錦袱觀看,果然純潔無瑕,寶光閃爍,雕鏤之處天衣無縫,真不愧是稀世之寶。秦王非常高興,又依次遞給妃嬪、文武大臣和侍從們欣賞,眾人都嘖嘖稱讚,歡呼“萬歲”,向秦王表示祝賀。

過了很久,秦王卻絕口不提以城換璧的事,藺相如知道秦王絕對不會以城換璧,他見機行事,對秦王說:“這塊寶玉很好,就是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聽後,就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接過璧,迅速後退幾步,身子靠著柱子,義正詞嚴地對秦王大聲說道:“大王想要這塊美玉,寫信給趙王,答應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當時趙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得無厭,仗著勢力強大,想用幾句空話騙取趙國的寶玉。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來,可我卻認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騙,何況秦國是個堂堂大國呢?再說也不能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傷了兩國的和氣。趙王采納了我的意見,並且還齋戒五天,寫了國書,然後派我做使臣帶著寶玉到秦國來,態度是如此恭敬。可大王卻在一般的離宮接見我,而且態度又這樣傲慢。大王把這麼貴重的寶玉,隨便遞給宮女侍從們觀看,分明是在戲弄我,也是對趙國不尊敬。我看大王沒有用城池換璧的誠意,所以我把它要回來了,如果大王要強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說罷,舉起和氏璧,眼啾柱子,作勢向柱子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