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情隨我動,收放自如做快樂一族(3)(2 / 2)

1.不要本末倒置

分清生命中哪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金錢名利隻是一時的,有些東西卻是永恒的,無法用財產來計算和衡量。金錢地位和健康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不能本末倒置。

2.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

超負荷的生活方式會給我們帶來亞健康和各種現代文明病。我們應該不斷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方式進行反思,從“減壓”、“減負”著手,恢複“自由身”,學習一些自我保護措施和新的減壓方法,來改變我們習慣性的緊張生活模式。

3.學會有所放棄

一個人“貪婪過度”就會給自己施加很大的壓力,最後導致心身過分緊張,造成身體傷害。聰明的人應該學會有所放棄,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學會有所放棄才能有所收獲。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有人說知足者常樂,也有人說不知足者才能在不斷追求中獲得快樂。那麼是知足者常樂呢,還是不知足者常樂呢?

知足和不知足都是人的一種心理心態。人生在世,知足還是不知足,是人生矛盾的兩個方麵。而人們也就是生活在這對矛盾中,活了一輩子,也幹了一輩子,奮鬥了一輩子,也矛盾了一輩子,人的“知足”與“不知足”都具有二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關鍵在於你能否擺正位置,並正確把握其中的“度”。誰能把位置擺正了,“度”把握好了,也就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也便走向了成功、握住了幸福的鑰匙。

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隗囂占據了隴地,公孫述占據蜀地,兩人各得一方,都自立為王,相互勾結起來,與朝廷對抗。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與大將岑彭率軍攻破天水,之後岑彭和偏將吳漢又把隗囂包圍在西城。公孫述率兵來解救隗囂,在上邦駐紮,光武又派蓋延、耿弁包圍他們,自己率兵東歸。

回到京師以後,劉秀便給岑彭寫了一封信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向南擊破蜀虜。人若不知足,即平隴,複望蜀。”意思是平定隴後不要立即回來,緊接南下平定蜀。後來“既平隴,複望蜀”就演變為成語“得隴望蜀”,意思也就演變成了人心不足,貪得無厭了。

知足和不知足都是人生的一種處世態度。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就像連接在一起的鐵環,一個套著一個。知足者往往淡泊名利,超越塵世,他們的心是恬靜的,無欲的,一般不和別人比較,擁有一點都會讓自己感到很快樂。而不知足者也有自己的樂趣,他們在不斷追求的人生目標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知自我的存在,他們總會在這種奮鬥中取得更多的成功,也會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

“知足”是一種簡單的快樂,“追求”是一種奮鬥幸福。有追求、有目標,才有動力,也會尋求到新的人生支點,走出更精彩的人生之路。知足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不知足是為了明天活的美好。知足能夠使人感覺到工作和生活的甜美與安寧,不知足能激發人的鬥誌。工作、學習上應該不知足,這樣才能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目標,才能不斷自省,找出差距和不足,努力趕上。但是,凡事都有度,超過了這個度,也足可以毀掉一生。因此,一定要把握好“知足和不知足”的度,努力追求一個完美的人生。

知足常樂,雖說這樣可以修身養性,但是也使很多人安於現狀。因此,人生在世也還是需要有點不知足的,但這種不知足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太過,太過則成為人生的累贅。因此,心理專家建議,人生既要學會知足,也要適當追求。

1.學會懂得珍惜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要學會珍惜的,隻有珍惜才能讓我們身心愉快,能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擁有的要學會知足,珍惜眼前事,這樣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2.要有奮鬥目標

我們既要懂得珍惜生活,也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樣才能增加生活的動力,使生活變得有活力,目標就是要求我們要有一點不知足,不知足會讓我們努力改變生活。

3.建立良好的人生態度

不管知足還是不知足都是一種心態。建立良好的人生態度,這兩種心態都會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我們要能學會在生活上知足,在自己的理想上、奮鬥目標上學會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