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父母
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很大變化,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疾病,內心變得敏感多疑,他們渴望得到子女更多的關心。子女應該多與父母溝通,了解他們在這一階段內心的積極願望,從心理和生理上關愛他們。
2.幫助父母培養興趣
建議父母去做一些他們喜歡並願意做的事,比如上老年大學,學習新知識;參加集體娛樂活動,練太極拳或學健美操;或者出去旅遊,調章心情。
3.幫助父母重新獨立
給父母營造獨自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認識新朋友,重新走出家門。例如,可以讓父母參加一些社團、老年俱樂部、文學社等,陪伴他們進入新的圈子,幫助他們結識新的朋友。
生活中,有些人想著某人,某人真的就出現了;有些人覺得心裏突然很難受,猜想是不是家人出事了,結果可能真的是家人發生了意外。
兩個相隔甚遠的親人,有的時候都可能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有些人甚至能夠感受到遠方親人的思想、情感、意圖等;有的時候,當他處在危險之中,也能感受到他正處於困境之中,需要幫助。這種心靈上的相通在家人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超心理現象,目前科學界還很難給這種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雙胞胎之間的心理感應
莉娜和麗瑤是一對雙胞胎。去年元旦那天,莉娜去遊樂園玩,而麗瑤則留在家裏收拾房間。在洗茶杯的時候,麗瑤打碎了一個茶杯,割傷了手指,麗瑤包紮好以後,突然感到心裏特別難受,嘔吐不止,她預感到姐姐莉娜一定是處於危險之中。
麗瑤趕緊去了遊樂園,看到很多人正圍在過山車上,過山車發生了重大的事故,而過山車上正坐著自己的姐姐,過山車似乎馬上就要從上麵滑下來,可怕極了。
麗瑤心裏很緊張。
不久警察就趕到了,把莉娜救了下來,而姐姐莉娜下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又把手割破了,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而這之前,麗瑤根本就沒有讓莉娜看到受傷的手。
無獨有偶。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突然感到腹痛,這時候,有人打電話說:“你的哥哥因為闌尾炎住進了醫院。”他和母親急忙趕到醫院,他們到醫院的時候,沒有見到任何人,母親說,可能手術已經結束了,應該在病房吧,但是他說:“不,媽媽,我能感到醫生割闌尾和縫合刀口的時刻,現在醫生剛剛開始手術。”果然如此,後來醫生證實,手術的時間推遲了。
心理專家認為,一般情況下,這種超常心理現象在親人之間體現最明顯。心理學表明,存在著特殊情感的人群容易獲取心靈感應。他們認為,人們之間的感情越深,人與人之間的感染力就越強,也就更容易通過這一特殊的方法傳遞給對方。如雙胞胎之中的其中一個受了傷或者一個去世了,那麼另一個也能感受到傷痛或者在其中一個去世不久之後,也便與世長辭了。
心理專家還認為人對接受外界刺激有較強的感應能力。生物對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外刺素”即“信息素”有著強烈的感覺,外刺素是一種生物分泌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對同類生物的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嬰兒更容易感受到這種“外刺素”的存在,如孩子感受到自己可能會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哭鬧,這時候媽媽就會抱起嬰兒,孩子也就避開了危險。
心理學家們認為,存在特殊感情的親人之間更容易產生心靈感應。而且,感情越濃的人之間,這種感應也會越明顯。當親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會發出緊張的情緒,緊張的情緒通過空氣傳播過來,就能夠被感知到。因此,心理專家建議,對於心靈感應,要相信,但是也不要過於迷信。
1.相信心靈感應
不管心靈感應是否真的存在,有的時候的確能讓我們感知到一些危險正在發生。因此,當我們有某種感應的時候,應該選擇相信,雖然相信它不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好處,但是也不會帶來多少壞處。
2.及時采取措施